(原标题:金茂2024年掉出千亿阵营,陶天海却领百万奖金)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吴磊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进入2025年,中国金茂一刻都没有消停。
近日,有消息称,继开年取消全部区域公司后,中国金茂(以下简称:金茂)的高管团队也面临大更新。其中包括,免除原区域层面的领导班子,并提拔李兴、关翀、李剑为副总裁。
在此之前,金茂刚刚完成了“一把手”的更替。今年3月,金茂宣布,陶天海接任张增根,成为新一任董事会主席。这意味着,金茂正式进入“陶天海时代”。
密集的组织构架、人事变动背后,金茂亟待改变。毕竟,自2022年以来,金茂收入三连降,利润则在盈利和亏损之间横跳。在行业排名上,不仅被同为央企的保利、华润、中海甩在身后,还被“后来者”越秀、华发和建发超越。
如今,新的组织构架、人事调整落幕,接下来,金茂能否走向一番新天地,考验着陶天海的战略眼光,以及新管理团队的运营能力。
1、4年4换董事会主席,陶天海2024年获百万奖金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金茂最新组织架构和人事调整尘埃落定。
具体而言,公司从“总部-区域-城市”三级管理变革为“总部-地区”二级管理。原本的5大区域、近20个城市公司,调整为14个城市公司以及6个事业部/片区。
与此同时,管理团队也出现更新:免除原区域层面的领导班子,确认了14个城市公司的负责人,并升任了原华南区域总李兴、原华东区域总关翀、原首席营销官李剑为副总裁。
对于上述一系列变动是否属实,「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金茂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仍未获回复。
其实,在此之前的3月份,金茂刚刚完成“一把手”的更替。2025年3月,因达到退休年龄,张增根辞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战略及投资委员会主席及ESG委员会主席等职,陶天海接任成为新一任董事会主席。
张增根自1993年加入金茂母公司中化集团,是中化集团的“老兵”。管理金茂的近两年时间里,张增根的风格是以“稳”为主,主要优化了管控体系,焕新升级“金玉满堂”四大产品系,发展第二曲线业务。
陶天海则是一位从金茂成长起来的管理者。他自2000年加入金茂,实现了从企业规划部经理,到副总裁,到首席执行官,再到董事会主席的跃迁。
(图 / 陶天海(中国金茂官网))
财报显示,2024年,陶天海获得总薪酬277.40万元,较2023年的177.8万元大涨近百万,涨幅达到56%。其中,薪资130.1万元,表现挂钩奖金高达112.4万元,全面超越了当时“一把手”张增根的薪资124.9万元、奖金72.1万元。
(图 / 中国金茂财报)
2024年,金茂业绩有升有降。其中,签约销售额同比下滑30%,掉出千亿阵营。不过,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为10.65亿元,与2023年巨亏69亿元相比,扭亏为盈,不排除公司基于这一业绩表现而对陶天海进行百万奖金激励。
「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还注意到,金茂对员工开支进行了“节流”。2024年,在仅减少了百余位员工的情况下,金茂的管理费用同比下滑25%至29.17亿元,一举创下近5年来的最低值。
金茂明确表示,管理费用减少的一个因素就是员工开支减少。也就是说,员工的薪酬出现了下滑。
(图 / 中国金茂财报)
放在行业中来看,陶天海的薪酬也属于“逆势上涨”。例如,2024年,同为央企的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李欣、保利发展董事长刘平降薪均在200万元以上,下滑幅度超4成。
只是不知,陶天海能在金茂董事会主席的位置上停留多久。据「界面新闻·子弹财经」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金茂4年时间里更迭了4位董事会主席。
其中,李从瑞任职最短,只有33天;张增根任职时间最长,但也没有超过2年。要知道,宁高宁退休之前,曾在这个位置上6年之久。
一般来说,每个企业的“一把手”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而金茂如此频繁的调整“掌门人”背后,已经透露出企业的焦虑。
2、掉出千亿阵营,左支右绌
金茂之所以如此焦虑,很大程度上在于业绩、规模双双承压。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所有者应占溢利为10.65亿元,和2023年巨亏69亿元相比,已经扭亏为盈。
对于利润的增长,金茂解释,主要是由于持续强化精益管理,全力推进控费提效,管理费用、销售及营销开支、融资成本等有所下降。此外,项目计提发展中物业、持作出售物业等资产减值拨备下降。
利润回暖之时,金茂的收入下滑幅度却走高。2024年,金茂实现收入590.53亿元,同比下滑18%,创下近3年来的年度收入跌幅最大值。2022年、2023年,金茂的收入分别同比下滑8%和13%。
(图 / 中国金茂财报)
在这背后,合计为金茂贡献了近90%收入的城市运营与物业开发、商务租赁与零售商业运营、酒店经营三大业务收入全线下滑,分别同比下滑21%、6%和18%。
(图 / 中国金茂财报)
从物业开发业务来说,房地产行业仍然处于深度调整期,市场仍在收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额96750亿元,同比下降17.1%,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7.6%。
身处其中,金茂自然难逃影响。2024年,金茂实现签约销售额982.55亿元,同比下滑30%。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自2018年闯入千亿大关之后,金茂首次滑落出千亿阵营。
(图 / 中国金茂财报)
客观而言,在房地产市场承压之际,房企的销售额出现下滑已经成为常态,并非金茂一家之过,也无可厚非。但关键问题在于,2021年开始,碧桂园、恒大、融创等企业相继滑落,房企的行业排名也在重构。
在这场激烈的排位赛竞争中,金茂大多时间都在原地踏步。在克而瑞2021年全口径销售额排行榜中,金茂位列第15位。此后的2022年至2024年,其行业排名分别是12位、13位、12位。
然而,2024年时,同为央企的保利发展、中海地产、华润置地、招商蛇口都已经顺利冲进了TOP5,地方国企建发房产、越秀地产和华发股份也后来居上,进入TOP10行列。
此时此刻,既有融资成本优势,又有标杆产品系列加持,金茂依旧在原地打转就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其实,在开发业务之外,金茂的商业类业务也面临诸多挑战。「界面新闻·子弹财经」注意到,2024年,公司列出的4个主要写字楼中,北京凯晨世贸中心和金茂大厦写字楼的出租率均出现下滑。
(图 / 中国金茂财报)
相比于写字楼,金茂的多家酒店运营更加艰难。在2024年财报中,金茂共列举了10家主要酒店,其中9家酒店的平均房价出现下滑。
金茂试图“以价换量”,但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据不完全统计,在上述降价的9家酒店中,5家酒店的入住率不升反降。
(图 / 中国金茂财报)
不仅如此,金茂已经将部分酒店摆上货架。2024年12月,金茂出售三亚希尔顿酒店100%股权,回笼资金18.49亿元。据悉,这是一家2006年开业的五星级酒店,在被出售之前,还保持上亿的收入。
(图 / 中国金茂公告)
无论多少压力在身,在没有找到一个真正的突破口之前,金茂还得“渡劫”。
3、抢滩一二线城市,迎关键一战
作为老牌房企,金茂自然不甘心落于人后。
陶天海在2024年财报的主席致辞中表示,短期来看,行业仍将处于筑底过程中。为了提振业绩,公司的战略是——盘活存量、做优增量。
对于解决存量问题,中国金茂在2024年曾制定了“奋进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解决80%的存量问题,加快存量去化,让公司轻装上阵。
在“做优增量”方面,金茂今年以来在土地市场按下“加速键”,在一二线城市加大投资力度补仓。
1月,金茂以总价20.7亿元拿下上海宝山地块;2月,金茂联合保利拿下北京三间组合房地块,又联合新加坡房企庆隆拿下了上海虹口地块;4月,金茂、越秀、中建智地、朝开联合体竞得北京朝阳黄杉木店地块,总价126亿元。
而这只是金茂在土地市场进击的一个缩影。克而瑞数据显示,2025年前4月,金茂新增土地货值高达608.7亿元,位列行业第三,仅次于华润置地、绿城中国。
(图 / 克而瑞榜单)
要知道,在2024年全年,金茂的新增土地货值也只有549.8亿元,可见金茂试图以优质地块换取销售额的决心。
陶天海抛出这一系列举措背后,有着自己的“野心”。在2024年业绩会上,陶天海颇有信心地提出:“2025年销售额保持在千亿规模,排名稳中有升”。
“今后,中国金茂不仅要做特长生,还要做优等生。”陶天海表示。
客观来说,金茂赶上了一个好时机。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反复强调房地产对于经济稳定的重要性,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继出炉。例如,5月7日,央行宣布,自2025年5月8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从2.85%降至2.6%。
宽松的市场环境下,金茂的销售额终于回升。2025年前4月,金茂实现累计签约销售金额253.03亿元,同比增长5%。
进入2025年,金茂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但接下来能否逆风翻盘,实现业绩、规模、行业排名的上升,战斗远未停止。而2025年这一战,既是金茂冲刺的战场,也是陶天海的考场。
*文中题图来自:中国金茂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