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央汇金持股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资本市场最复杂的时刻,最稳健、最沉着、最有远见的力量往往来自“国家队”。中央汇金作为国家金融资本的旗舰,其每一次出手都不是简单的资产配置行为,而是对市场趋势、政策方向、经济底层逻辑的回应与表达。当我们细读汇金最新披露的持股数据时,不仅能看见其庞大的资金版图,更能洞察未来数年资本市场演化的底层方向。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央汇金及其子公司中央汇金资管共计持有152家上市公司股票,合计持股市值高达3.02万亿元。这是对市场的重仓,更是对方向的下注。
一、银行股的“压舱石”:稳定市场的根基逻辑
最显眼的,是汇金在银行板块的持续重仓。工农中建四大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大型银行合计持仓市值达到2.68万亿元,占其整体持股的绝对多数。这一布局早已不是战术性博弈,而是战略性托底。
银行股常被市场视为“沉重”的板块,估值低、弹性小,难以吸引短线资金的关注。但从宏观资本配置的角度看,它们是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资产,也是稳增长、防风险的重要抓手。过去数年,市场对银行股普遍低配,估值持续压缩。此时汇金选择坚守,不仅是对高股息属性的认同,更是对中国经济底部韧性与信用体系稳定的坚定投票。
在政策利率下行周期与房地产风险出清进程中,银行的压力已部分释放。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推进,银行股有望迎来温和修复。这种修复并不依赖于估值弹性,而源于政策托底与基本面恢复的共振。汇金之于银行股,不是抄底,而是“守底”。
二、券商的拐点博弈:制度红利与长期改革共振
与银行的稳定逻辑不同,汇金近期对券商股的动态增配,显然带有更强的战略前瞻性。2025年一季度,汇金首次进入华泰证券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近亿元;而在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等头部券商中,早已有深度布局。
为什么此时增持券商?答案在于改革窗口正在开启。
从注册制全面推行,到T+0、做市制度、市场分层等一系列制度预期落地,A股市场正进入制度再造期。而所有制度红利的直接受益者,无一不是券商。更深层次的逻辑在于,资本市场正在被重新定位为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实体经济转型的融资主渠道,这决定了证券行业不再只是“周期股”,而将逐渐转型为“国家功能型资产”。
此时汇金加仓,不是因为券商便宜,而是因为它们将变得稀缺。政策红利、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券商科技能力加速演进,共同构成了下一阶段估值重构的动力源。汇金押注的是券商的格局变化,而非短期反弹。
三、保险
在中央汇金的资产版图中,保险板块并非市值占比最高的持仓类别,但它具有高度的战略象征意义。这类金融企业不是市场的主角,却是市场的“肌理”;不是主导风格变化的引擎,却常常是风格转向的转轴。
过去几年,保险板块几乎被市场冷落。资产端承压、负债端增长乏力、投资回报下滑,让多数保险股陷入“低估+悲观”的双重困境。市场的普遍共识是:保险行业增长已过巅峰,面临长期萎缩的风险。
但汇金显然不接受这个结论。从其持续持有乃至结构性增持中,可以看出,它对保险行业的理解不止于静态的财务表现,看的是未来。
保险行业在市场周期中常常被低估,因为它复杂、慢热、不性感。但正因如此,它反而成为国家长期资金最偏好的资产类型之一。汇金的持仓不是短线策略,而是为未来的大转折提前埋下伏笔。
它看到的是——
• 保险公司对长期资金的掌控能力;
• 保险行业在新时代社会结构中的制度地位;
• 以及,利率拐点与资产配置改革共同作用下,未来可期的估值反转。
市场看业绩,汇金看结构;
市场重成长,汇金重穿越。
如果说银行是稳定器、券商是放大器,那么保险,就是中国资本市场里那个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回音室,声浪或许未至,但回响必将深远。
三、ETF的巨浪:指数化投资的制度性确立
更具深意的,是汇金对ETF的系统性布局。截至2024年末,中央汇金及汇金资管持有21只ETF,合计市值超过1万亿元,几乎可视作中国版“被动国家队”的雏形。
其中,持仓最重的是沪深300系列ETF,覆盖易方达、华夏、嘉实、华泰柏瑞等核心产品。这一选择绝非偶然。沪深300不仅代表了中国A股最具代表性的蓝筹力量,更是全市场机构定价、估值锚定的基础标尺。
中央汇金重仓沪深300ETF,是对“核心资产定价逻辑”的制度化确认。在市场风格反复切换、题材炒作频繁的背景下,指数化投资成为提升效率、压缩无效波动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ETF持仓,汇金既达到了市场托底,又实现了对优质蓝筹企业的稳定支持。它不仅买资产,也在塑造规则。
ETF布局,实际上是国家级资金对“长钱逻辑”的一次集体表态:短期可以起伏,但核心资产不会永远被低估;风格可以轮动,但价值回归终将发生。
四、边角资产的信号意义:核心消费的压舱配置
尽管食品饮料板块所占仓位并不高,但汇金仍保留了对贵州茅台等龙头消费股的持有。这一动作更多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即便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核心消费资产依然具有跨周期的稳健价值。
茅台所代表的,不只是品牌垄断和稳定现金流,更是一种信仰资产。它的存在说明,汇金对“中国版核心资产”的认可仍然成立,只是投资方式从“超配追涨”转为“结构性压舱”。
在产业政策向科技、新能源、制造倾斜的当下,汇金并未盲目跟随短期热点,而是选择稳步配置稳定盈利、稳健现金流的大消费头部公司。这种克制,正是长期主义的体现。
五、一个结语:从“国家持仓”读懂市场方向
中央汇金不是市场的噪音,它是信号本身。在碎片化博弈日益加剧的当下,观察汇金的持股路径,是寻找“真实风向”的有效方式。
当它重仓银行,我们知道经济底部在筑;当它增配券商,我们明白制度拐点将至;当它重金押注ETF,我们看到长期资金正在构建新的估值锚;而当它依然持有茅台,我们也确认核心资产的逻辑仍然成立。
在这个市场,短期资金追风、情绪反复,而汇金选择做时间的朋友。它既不在风口上鼓噪,也不在恐慌中割肉,而是在每一次趋势到来之前,静静站在了正确的一边。#降息降准!一揽子利好来了!# #午后狂飙!沪指迅速站上3400点# #联合声明来了!港股直线飙涨# $中信证券(SH600030)$ $中金公司(SH601995)$ $中国平安(SH6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