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心理观察|算法茧房时代,当我们的心智被流量悄然型塑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5-21 08:20:3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心理观察|算法茧房时代,当我们的心智被流量悄然型塑)

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算法深度渗透生活的时代,互联网算法推送机制从悄然到现在明晃晃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发展,甚至重塑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情绪状态、身份认同与行为模式。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只要环顾周边,甚至看看我们自己,六七十岁的父母们震耳欲聋地刷着小视频,快递一趟趟送来用着用不着便宜货,各种带有性别话题的评论区成了男女“打拳”的战场……

认知过滤:算法塑造的思维定式

互联网算法依据用户的浏览历史、点赞评论等行为数据,精准构建 “兴趣画像”,打造高度同质化的信息茧房。有研究发现,长期沉浸其中的用户,对相左观点的包容度大幅下降,思维逐渐僵化,批判性思维能力退化,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也逐步丧失,沦为被算法牵着鼻子走的 “数据宠物”。

在教育关键阶段,算法的影响更为明显。某些高考生家庭仅依赖短视频平台获取志愿填报信息,盲目追捧 “网红专业”,而教育部公布的 792 个本科专业中,超八成未被算法推荐覆盖。这种信息窄化不仅让考生错失众多专业选择,影响个人发展,还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加剧社会认知断层,导致部分专业人才供给失衡,阻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而当家长依赖算法,不顾孩子的兴趣天赋喜好做出的当下利好的选择,几年后由于纷纷争抢这一赛道,当下的热门可能变成市场极度饱和的鸡肋职业。

情绪操控:多巴胺陷阱下的情感极化

算法深谙我们人性的弱点,利用 “黄金五秒法则” 精准制造即时快感。短视频开篇的强冲突画面、购物平台的限时折扣提示、社交媒体的点赞即时反馈等设计,激活大脑奖赏回路,让人们陷入 “刷屏 - 愉悦 - 空虚 - 继续刷屏” 的成瘾循环。

有追踪研究显示,接触个性化推荐的用户情感极化得分远高于普通用户。算法精准推送的负面情绪内容,如某些焦虑诱导型短视频,更是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显著上升的诱因之一。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每天浏览社交媒体平台超3小时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攻击性和反社会行为等心理健康问题。长此以往,这种情绪绑架将制造出一代心理脆弱、情绪易极化的年轻人,极大影响我们下一代情感情绪的品质和健康。

身份迷失:虚拟与真实的自我冲突

算法推送强化用户特质,导致自体认同片面化。某社交平台调研发现,近一半的Z世代坦言 “账号形象比真实自我更符合期待”。当点赞数、粉丝量成为价值标尺, “脆弱的自恋” 心理滋生,导致既渴望外界认可,又会在遭遇负面反馈时陷入自我怀疑。

更有甚者,算法带来的 “窥视 - 表演” 二元冲突,加剧了人的心理耗竭。它既满足用户的窥探欲,推送明星隐私等内容,又刺激自我展示,提供美颜滤镜特效。有心理实验表明,过度参与算法构建的虚拟社交,个体的现实社交能力会快速下降,使得人们在虚拟世界中耗费大量精力经营形象,却在现实社交中逐渐迷失自我,社交能力退化。

行为异化:算法支配下的无意识选择

算法通过 “负反馈强化” 机制制造行为依赖。当用户试图关闭推送,系统便减少内容多样性,触发戒断反应;而持续浏览则会获得精准奖励。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离开算法会感到焦虑,行为已受算法支配。

消费主义陷阱更是典型例证。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用户浏览健身视频后,运动装备购买转化率数倍提升,但实际使用率不足三成。算法混淆 “需求” 与 “欲望”,诱导非理性消费,让人们在无意识中被消费主义裹挟,背离了自身真实需求,成为算法驱动下的消费傀儡。

如何重建心智的数字免疫力

面对算法侵蚀,社会组织有义务引导和规范算法向善,我们作为数字公民,也需要从自身开始,主动建构”数字屏障”。

从个人角度,建议主动设置每日 “信息斋戒时间”,强制接触非算法推荐内容,如专业网站、深度报道书籍等,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打破算法设定的信息茧房;主动进行技术驯化,比如有意搜索对立观点,利用算法的 “多样性测试” 机制,促使算法推送多元化信息,从而拓宽自身信息认知边界。

从学校角度,建议中小学开设算法辨析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 “信息反脆弱” 能力,使其能够理性看待算法推荐内容,增强对信息的辨别和批判能力。

从专业监管角度,建议要求平台公开算法逻辑,设立 “认知健康” 评估指标,对算法推荐内容进行严格监管,防止对用户心智产生不良影响。

算法并不是中立工具,而是承载着特定价值观的系统。我们在享受 “猜你喜欢” 的便利时,心智可能正被悄然重塑。唯有保持认知弹性,在数字浪潮中锚定自我,积极采取行动应对算法带来的挑战,才能在算法时代守护人性的温度,让科技真正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而非成为束缚心智的“恶龙”。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