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自称“后来者”,反复提“安全”,YU7发布会上,雷军改了画风)
距离小米创始人雷军上次站在发布会台上,已经过去了八十多天。
在这期间,既有小米SU7 ultra上市初期的风头无两,也有“前盖风波”带来的争议漩涡,但最终正如这场发布会的主题一样,不管过去发生什么,雷军和小米都已经把自己放在了“新起点”。
不同于上一次高管们的连番上阵,这次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雷军一人贯穿全场,并且还分了上、下半场,上半场主讲玄戒芯片,并发布手机、平板等新品,下半场介绍新款车型YU7,但并未公布售价和开启预定。
YU7新车发了,又好像没发。
雷军本人的“热搜体质”在网络上依旧发挥稳定,当晚关于芯片、YU7的众多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抢占媒体头条。即便如此,银柿财经在现场能够感受到,雷军与小米正变得克制与谨慎。
对标苹果,以后来者自居
“大家不要指望我们一上来就能碾压苹果,这不可能。如果你看到我们超越苹果的地方,请大家为我们鼓个掌。”在发布会上,谈及玄戒芯片,雷军坦言与苹果的旗舰芯片A18 Pro相比还存在差距。
小米“造芯”始于2014年9月,迄今已有近11年时间。2017年小米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亮相之后,遭遇巨大挫折,之后便暂停了SoC大芯片的研发,继而转向“小芯片”路线,涉及影像、快充、电池、天线等多个领域。2021年,在决定造车的同时,小米重启“大芯片”业务,重新开始研发手机SoC,内部代号“玄戒”。
“目前全球优秀的手机公司都具备芯片设计能力,只有做高端旗舰SoC,才会真正掌握先进的芯片技术,才能更好支持我们的高端化战略。”雷军表示,“现在全球能用最新制程做旗舰芯片的厂商,目前只剩下3家(苹果、高通、联发科),这对小米这样的后来者来说,想完成商业闭环,难于登天。”
银柿财经了解到,不同于过往的独立子公司模式,此次小米的芯片业务从立项之初就从属于手机部。过去四年,玄戒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35亿元,未来十年还将持续投入共计500亿元,研发团队已经超过2500人。
据雷军介绍,玄戒O1采用目前业界最先进的第二代3纳米工艺制程,在109平方毫米的空间内集成了190亿个晶体管,2个超大核主频功率达到3.9GHz,相同性能下,GPU相较A18 Pro功耗最多可降低35%,但CPU单核性能跑分仍低于A18 Pro。
高盛在研报中指出,虽然短期内玄戒O1对销量的贡献有限,但长期来看将显著增强公司的技术护城河。小米计划在保持自研芯片投资的同时,继续与芯片合作伙伴深度合作,这种策略与三星的芯片策略类似。
此前由于自研芯片的缺失,小米经常被贴上“组装厂”的标签,即便是在发布玄戒O1之前,也有人质疑不过是“高通套壳”。
面对种种质疑,雷军并未直接下场回应,而是承认存在不足之处:我们知道后来者一开始肯定不完美的,总会被嘲笑、被怀疑,这些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但我相信,这个世界终究不会是强者恒强,后来者总有机会。
YU7亮相,安全成重头戏
提及后来者居上,小米在汽车领域有过异军突起的经历。去年开启交付的小米SU7,至今交付量已超过25.8万台,并且在4月以2.8万辆的成绩拿下国内20万元以上车型的销冠。
但伴随关注度与保有量的不断提升,风波也接踵而来。动辄半年的等车时间,辅助驾驶事故,以及近期前舱盖的争议,一度让雷军与小米进入“静默期”,在微博上也很少提及新车型YU7的动向,直至此次发布会定档。
“我们受到了狂风暴雨般的质疑、批评和指责,我和同事们一样,一下子都懵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场事故的影响如此之大,对我们小米的打击也如此之大。”雷军在此前的内部演讲中表示,“小米今天的规模、影响力、社会关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15岁的小米,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公众对小米的期待,不仅仅是合规、行业头部水平,而是超越行业标准的安全。”
在这次YU7的发布会上,也明显能感知小米风格的切换,发布SU7 Ultra时那些描述“速度与激情”的词藻大幅减少,取而代之对于舒适、安全的描述,雷军的穿着也从上次发车时的皮衣换成了浅色西装。
谈到性能时,雷军既提到了小米YU7 3.23秒的零百加速,也提到四重制动安全机制,从100-0km/h 最短制动距离为33.9m。
介绍平台架构时,雷军表示,小米YU7 车身高强钢和铝合金占比达到 90.2%,并且在A、B柱用了6根热气胀管,与车身结构配合形成“内嵌式防滚架”,A柱、B柱承载能力提升非常多;在应对剧烈碰撞时,能够更好保护乘员舱结构。
至于备受关注的辅助驾驶功能,与SU7不同(SU7标准版未配备激光雷达),YU7全系标配英伟达Thor车载计算平台、1个激光雷达。其中激光雷达在暗光环境和异形障碍物识别方面,能看得更准,最远有效点云距离达到 200 米,进一步提升安全性。
对于这些配置,现场“米粉”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但雷军依旧显得冷静和谨慎。直至观众大喊提问“卖多少钱”时,雷军笑着回应:“网上有很多人说定个19.9万,不要这么想,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成了全场发布会少有的轻松时刻。
发布会结束后,雷军的微博恢复了每日多更,从芯片到汽车,从产品图集到媒体报道,熟悉的宣发节奏回归。但与此同时,争议仍在,法拉利的疑似暗讽,供应链的自主稳定,在场外依旧引起关注,这一切都需要小米新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