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券商一周策略】市场行情有支撑!权重指数有望迎来重估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5-25 22:5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十大券商一周策略】市场行情有支撑!权重指数有望迎来重估)

中信证券:核心资产定价权逐步向南转移

本轮A股公司密集赴港IPO是出海战略、制度便利和港股流动性改善三重力量助推。优质核心资产在港股正式交易后,短期会活跃对应A股的交易,部分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可能会逐步南移。这个现象的背后是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在系统性提升,一是资产供给结构和质量在持续提高,二是流动性在海外资金回流的背景下趋势性改善,从历史上看,港交所每一轮制度的改革突破都带来了顺应时代特征的牛市。未来,更多优质龙头赴港上市可能成为A股市场风格重新转向核心资产的催化剂。

申万宏源:震荡市中的短期调整

我们维持A股二季度是中枢偏高的震荡市判断不变,短期市场小波段调整。核心逻辑在于,震荡区间上限:抢出口支撑二季度经济韧性,但无法外推;震荡区间下限:宽货币与稳定资本市场直接关联,平准基金兼顾舆情管理。短期来看,宏观上,主要变化是美国不确定性重新增加,压制风险偏好。结构上,科技尚未摆脱中期调整波段,新消费向外扩散空间有限。小微盘行情+博弈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行情告一段落。

A股中期重回结构牛,仍依赖于科技产业趋势突破。短期科技尚未摆脱调整波段。狭义的新消费是景气延续,但行情向外扩散短期也有阻力。短期继续看好医药(CXO和创新药)和贵金属景气延续。5月博弈公募向业绩比较基准靠拢的行情,已经告一段落。6月围绕着业绩比较基准调整,可能会有新一轮博弈(业绩比较基准中关注度高的指数,可能短期修复)。

中信建投:抱团风险渐显,坚守“新质内需成长”

近期市场情绪出现回落迹象,微盘股交易热度明显抬升,注意交易拥挤可能引发的市场风险。央行积极落地5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同时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资金配置活水;各地方纷纷因地制宜出台具体提振消费行动方案,消费活力有望进一步激发。美国减税法案导致“股债汇三杀”,市场对于美国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进一步升温,美国信用受损,资产全线下跌,人民币资产可能中期受益。

配置上继续看好具备地缘政治隔离、内需驱动和成长弹性特征的“新质内需成长”方向,目前仍以内需循环为佳,聚焦服务消费、新消费。行业重点关注:社会服务、商贸零售、美容护理、医药生物、汽车、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

东方财富:短期需要更加稳健

本周海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日本长债利率、美债利率明显上行;美欧贸易摩擦再出波折,验证特朗普对于关税问题的反复性,均将边际扰动市场风险偏好,短期需要更加稳健。

近期小微盘风格录得明显相对收益,在我们看来是存量博弈、快速轮动的市场环境下,资金为获得超额收益进行市值下沉以博取筹码定价权的结果。回顾2023年以来,中证2000指数在成交额占比达到30%的高拥挤度状态后行情波动性均明显加大,后续例如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政策表态等均可能带来资金的负反馈风险。本周中证2000成交额占比来到32%的高位,目前市场流动性环境明显好于2024年初,回撤幅度预计好于当时,但短期过热仍需合理消化。

兴业证券:市场主线有望再度偏向科技成长

近期市场波动加大、行业轮动加快,市场再度到了一个较为混乱、缺乏主线方向的阶段。但往后看,参考历史经验,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份通常是行业轮动收敛的时间。市场主线有望逐步聚焦、风格特征更加明显。通过观察行业轮动强度近十年历史均值,可以看到行业轮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每年5月中下旬至6月份通常是行业轮动速度收敛的时间。当前轮动强度本身也已处于历史高位,未来一段时间,轮动强度有望收敛,市场或将孕育出新一轮的结构性主线。

我们认为6月市场主线有望再度偏向科技成长。以AI产业链为抓手,可关注上游算力自主可控与中下游应用创新。AI50大细分方向中,可率先关注上游GPU、光模块、PCB、IDC(算力租赁);中游AIAgent、SASS、行业应用软件、基础及通用软件;下游人形机器人、在线教育、金融科技、虚拟现实、数字营销等。

招商证券:A股权重指数有望迎来重估

5月以来,A股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300质量成长等质量类指数开始走强,以长期内在回报为基础进行投资,买入高自由现金流收益率,高SIRR的股票的投资理念逐渐被市场接受。随着经济稳定,龙头上市公司经营趋于稳定,现金流量净额开始稳定增长,资本开支稳定下降,自由现金流收益率持续攀升,未来两年A股权重指数有望迎来重估。

当前小盘因子交易集中度达到极限,量化新规即将实施,监管加大对操纵市场的处罚宣导,公募长期战胜基准也需要靠买入公司的内在价值的积累,以上均有助于市场回归大盘、质量。当前弱美元趋势已成,人民币持续走强,以300质量成长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和质量因子有望再度崛起。

华西证券:类平准基金有力支撑A股的平稳运行

近期全球避险情绪上升,主因美国关税政策反复和海外超长债利率上行等扰动,美国资产一度股债汇三杀,或对A股情绪产生间接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监管层多次发声表达对股市风险偏好的呵护,后续社保、保险、年金等中长期资金有望继续流入,与A股“稳中有涨”形成良性循环。结构上,4月初以来的修复行情中,A股小微盘的交易拥挤度有明显提升,需关注筹码拥挤带来的波动率放大的影响。

行业配置上,适度均衡配置,建议关注黄金、新消费、AI应用(软件、硬件)、创新药等。主题方面,建议关注:军工、自主可控、并购重组等。

银河证券:市场行情有支撑,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

近期风格切换较为频繁,大盘与小盘轮番占优,市场行情轮动较快,缺乏持续上涨的主线机会。同时,市场成交额尚未出现明显放量,投资者情绪相对谨慎。近日,外部环境扰动加剧,海外市场持续波动。短期内,市场或仍维持震荡格局,但在国内一系列政策支持下,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信号不断强化,市场行情亦有支撑,关注结构性配置机会。长期来看,A股市场走势仍将体现“以我为主”的内涵。

三大主线配置机会:第一,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在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显著提升的背景下,业绩确定性相对较强、股息回报整体稳定的红利板块具备防御属性。第二,A股市场“科技叙事”逻辑明晰,建议关注后续产业趋势的催化机会。科技仍将是中长期的配置主线,短期内关注估值较低的细分板块。第三,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4月经济数据显示,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近期宠物经济、美容护理等细分板块行情突出。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扩大内需成为长期战略之举,提振消费的重要性凸显。

中银证券:A股短期盘整但韧性犹在,配置短期转向防御属性

对于中国资产而言,美债收益率上行短期或存在一定负面冲击,但长期利好非美资产。美国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债务问题的担忧都将加剧美元全球避险资产地位的瓦解,去美元化仍是当前全球大类资产较为确定性的方向。对于A股而言,短期只要不出现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危机,美债利率对于A股分母端的整体影响可控,分子端更应“以我为主”;长期来看,弱美元趋势的确立有利于全球资金的再平衡,估值低位盈利企稳的A股有望获得边际增量资金。

当前市场处于箱体震荡格局。基本面来看,当前政策储备空间充裕,经济下行风险较低,内需数据及关税进展影响政策预期强弱。市场层面,市场上行空间取决于经济修复的强度,而“类平准资金”支撑下市场下行风险可控。目前来看,存量政策仍处于释放阶段,市场短期或难以突破一季度经济增速高点及4月2日“对等关税”冲击的情绪低点,短期市场或呈现震荡蓄势之势。

风格上,二季度以来,市场对于小市值与高盈利因子计价较为充分。结合我们的风格因子模型,若二季度市场信用环境持续回暖、外部风险因素的冲击减弱的基准假设下,未来1个月市场风格或存在阶段性反转,小市值风格或面临阶段性修整,高估值有望迎来修复。

广发证券:红利资产仍然是长期配置的底仓选择

历史规律来看,主要红利资产在六月的胜率明显下降,这种负向日历效应可能和密集分红有关。2009年至今,中证红利跑赢沪深300的年份是2014、2015、2016和2021年,跑赢万得全A是2015和2018年。通过回溯可以看出,中证红利6月跑赢沪深300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行业因素(2014和2021年),一个是防御风格因素(2015年);而如果想进一步跑赢万得全A,那么只有在市场波动较大下的防御风格因素(2015、2018年)。

回到当下,在目前没有新的行业逻辑、市场没有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红利方向资产可能在6月逐渐进入逆风期,不同的个股分红除息时间可能是重要观察时间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逆风期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时间点。在当下地缘政治不确定性较大、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的背景下,红利资产仍然是长期配置的底仓选择。


校对:苏焕文???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申万宏源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