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报道 - 正文

储能 “新宠” 起势:半固态电池如何凭实力 “圈粉”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6-17 11:43: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储能 “新宠” 起势:半固态电池如何凭实力 “圈粉”)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张汀雯

图片来源:太蓝新能源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不断取得进展,2025年也被视为固态电池迈向产业化的关键拐点,多家头部企业纷纷推进技术验证、中试生产与量产布局。

从应用场景来看,固态电池的潜力正在不断释放。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应用范围早已突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局限,在储能系统、低空飞行器、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也逐渐崭露头角。

凭借其高安全、长寿命等独特优势,半固态电池也正逐渐成为储能领域的“新宠”。

成本还有大幅下降空间

在实际应用方面,半固态电池已经交出了一部分成绩单。2024年6月,中电建新疆巴里坤156MW/624MWh储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配置了2.5MW/10MWh半固态电池储能系统,是半固态电池在发电侧集中式储能领域的首次应用;2024年10月,山东淄博215千瓦时分布式储能接入淄博高新区石桥75号配箱变完成测试并投运,是全国首个使用半固态电池的储能台区。

今年1月21日,广东能源天业冷链光储充示范站开业,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天庄冷链物流园内,是集光伏发电、电能储存和新能源车充电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项目,采用高安全半固态储能电池;3月27日,广东首条半固态储能电池产线投产仪式在珠海举行,该产线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量产大容量314Ah半固态电池产品。

6月11日,太蓝新能源与南都电源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超安全储能应用场景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宣布将深度融合太蓝Safe+解决方案与南都电源储能系统技术,共同绘制储能行业安全发展的全新蓝图。

众所周知的是,成本问题一直是制约固态电池应用推广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局面正在得到改善。

6月16日,太蓝新能源北京研究院院长梁世硕向时代周报表示,虽然固态电池成本偏高的认知在既往一直存在,导致其近年来应用推广速度不及预期,但太蓝在半固态电池成本控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梁世硕介绍道:“太蓝新能源的核心技术——ISFD技术,即原位亚微米工业制膜技术,通过在正负极片表面引入微米级固态电解质层,其厚度可根据实际需求在1至10微米间精准调控,且该过程已实现高效批量化、自动化生产。”

“除这个工序之外,半固态电池其余生产工序与传统液态电池一致,90%的生产设备可复用。通过ISFD技术导入的固态电解质层很薄,材料成本也在可控范围。选用的氧化物材料,经多年发展和实际应用,成本已显著下降,使得整块电池的成本与液态电池基本相当。”

“未来随着半固态电池大规模应用之后,其成本还有降低的空间”,梁世硕进一步表示。

单体项目规模有望突破吉瓦时级别

目前,太蓝新能源已推出包括80Ah、100Ah、314Ah等型号在内的半固态储能电芯,可应用于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大储等场景;并研发出783Ah超大容量储能固态电池。

不过,在储能电芯加速向大容量方向迭代升级的当下,安全始终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梁世硕强调,仅依靠传统的液态电池技术,在安全性能方面已经很难再有突破性进展。

梁世硕向时代周报介绍道,太蓝半固态电池通过在极片表面导入的固态电解质,不仅具备电解液的锂离子导通功能,还兼具隔膜的部分功能。更重要的是,该固态电解质层在高温环境下稳定性极强,不会出现收缩变形的情况。

相关测试数据显示,太蓝半固态电池产品在 200 ℃热箱中放置一小时依然保持稳定,而传统液态电池在此温度下则面临起火爆燃的风险,这一对比充分凸显了半固态电池在安全性能上的巨大优势。

而对于半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未来发展,6月16日,南都电源(300068.SZ)国内营销中心副总裁于建华向时代周报表示,随着储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竞争将愈发充分,半固态储能技术有望加速渗透至主流应用领域。从发展趋势来看,储能项目单个规模有望实现质的飞跃,从此前常见的示范项目阶段(如数十兆瓦时甚至更小规模),在未来转为更大规模的应用。

于建华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成为这一趋势的关键转折点,未来有望见证半固态电池单个项目规模突破至百兆瓦时甚至吉瓦时级别,推动储能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图片来源:太蓝新能源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