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晶圆代工巨变:中国大陆崛起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晶圆代工巨变:中国大陆崛起)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内容编译自Yole。

据Yole报道。半导体代工行业正面临复杂的自主或外购决策和国际依赖局面。集成设备制造商 (IDM) 在本地和海外生产半导体,而无晶圆厂公司则严重依赖海外代工厂。这种依赖在美国和欧洲尤为严重,因为这些地区的过剩需求需要大量的海外产能,而这些产能主要由亚洲国家提供。


大中华区及台湾地区、韩国、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供应商,共同塑造着全球供应链。事实证明,这条供应链错综复杂、相互依存的特性极易受到干扰,这促使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付出巨大努力,以降低这些风险并增强韧性。

Yole分析师表示,尽管美国半导体公司占全球晶圆需求的57%,但它们仅控制着约10%的本土晶圆代工产能。事实上,美国的生态系统严重依赖位于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的晶圆代工厂。相比之下,正如Yole集团所强调的那样,台湾控制着全球23%的晶圆代工产能,但仅占晶圆需求的4%。台湾晶圆代工厂主要通过台积电、联电和世界先进(VIS)等公司为美国无晶圆厂生态系统供货。而拥有三星等公司的韩国主要满足其国内需求,其全球产能和晶圆需求份额均达到19%。


自2019年美国挑起贸易战,并在2025年初因台湾地区争议而重启贸易战以来,半导体行业一直面临严峻挑战。新冠疫情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促使中国大陆企业加速推进替代计划,并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努力确保所有半导体产区的供应链安全。政府补贴和“芯片法案”等举措是应对这些中断的关键举措,旨在增强国内生产能力并减少对外国供应商的依赖。五年后,我们可以监测全球供应链平衡的进展。一些价格有所下降,但人们对半导体的关注度仍然处于顶峰。


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正推动半导体行业强劲增长。该行业预计复合年增长率为 6.8%,主要驱动力来自服务器、计算和汽车行业不断增长的需求。由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主导的先进节点制造仍然是半导体代工厂的重点,它们对下一代工艺(例如目前的 2N 和 18 ?,以及未来的 14 ? 及以下)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开放式代工模式正日益受到青睐,预计到 2030 年将占据 69% 的市场份额。然而,降低物理特性的持续挑战需要这些行业参与者持续创新和战略投资。先进节点的高成本可能是摩尔定律的真正极限,而半导体已变得如此具有战略意义,以至于价格可能不再那么重要。


Yole预估,中国大陆正迅速成为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核心参与者。2024年,中国大陆仅占全球晶圆需求的5%,却拥有21%的晶圆代工产能。这些过剩产能大部分为外资所有或以开放代工服务的形式提供,尽管利用率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到2030年,中国大陆将主导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占全球装机容量的30%,超过台湾、韩国和日本。

欧洲和日本的供需平衡保持稳定,尽管它们的大部分晶圆代工产能都与国内市场息息相关。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拥有全球6%的晶圆代工产能,尽管该地区缺乏本土企业,因此完全依赖外资晶圆代工厂。

尽管存在过度投资的担忧,但Yole集团预测,晶圆代工产能4.3%的复合年增长率不会导致严重的产能过剩。预计到2030年,全球产能利用率将徘徊在70%左右。这种相对较低的利用率将成为新常态。如果晶圆产量和终端市场需求没有相应增长,这些资本密集型扩张的回报可能会不足。

Yole Group 的 Pierre Cambou 解释说:“代工市场与其说是产品竞争,不如说是一场资本主义游戏。现在,所有权、位置和利用率必须结合国家利益、经济安全和长期技术战略来考量。”


Yole强调。亚洲在地域上明显占比过高,而且这种趋势只会进一步加剧。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格局将不再取决于晶圆厂的所在地,而是更多地取决于晶圆厂的所有者。

半导体代工行业正进入关键的十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区域产能扩张以及所有权之争正在塑造其发展轨迹,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多地取决于需求侧动态,而非本已势不可挡的投资能力。

https://www.yolegroup.com/press-release/semiconductor-foundry-landscape-to-transform-by-2030/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075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