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固收类产品依旧吸金

来源:证券时报网 媒体 2025-06-27 12:4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固收类产品依旧吸金)

6月26日,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74万亿元,较4月末增长0.62万亿元,续创历史新高。

增减幅方面,除了混合基金规模稍有下降外,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QDII基金的规模均较4月底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货基和债基再度延续了4月份的增长势头,净值分别环比增加了4071.30亿元、2218.76亿元,增幅分别约为2.91%和3.38%;QDII基金和股票基金净值也实现小幅增长,分别较4月底增加了102.54亿元、34.31亿元,环比增幅约为1.59%和0.07%。

公募基金总规模再创新高

6月26日,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资格的资产管理机构15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3.74万亿元,较4月末增长0.62万亿元,环比增幅为1.89%。

具体来看,5月份,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和QDII规模分别为4.58万亿元、3.57万亿元、6.78万亿元、14.40万亿元和6542亿元。其中,货基和债基再度延续了4月份的增长势头,净值分别环比增加了4071.30亿元、2218.76亿元,担纲规模增长的主力。

权益类基金规模微增

5月份A股走势震荡上行,上证指数涨2.09%,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分别涨1.42%、2.32%,北证50指数涨4.72%,微盘股指数大涨10.20%,4100股录得上涨,下跌个股1360股。

年内,ETF基金的新发对股票基金的份额增长贡献较大,1月份共有31只ETF成立,合计份额达340.14亿份,此后逐月走低,5月ETF继续大幅缩减至110.68亿份。在增量疲软之余,股票型基金份额环比减少1.32%,但因A股整体走强,净值环比微增。

混合基金方面,受发起式基金清盘潮影响,5月份基金数量减少了7只,份额也环比下降0.87%,净值则环比下滑0.38%。

QDII基金方面,港股恒生指数5月上涨4.45%,美股也迎来强劲反弹,道指累涨3.94%,纳指累涨9.56%,标普累涨6.15%。其中,标普500指数创下2023年11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因此QDII基金在份额环比减少2.84%的背景下,整体净值环比能够增长1.59%。

资金继续涌入固收产品

5月债市亮点纷呈,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统计,在发行端,20只新发债券型基金合计募集362.11亿份,占公募基金总发行份额的55.07%,单只平均规模达18.11亿份。其中,利率债、政策性金融债、中高等级信用债等低风险产品占比超八成。

从产品募集情况来看,汇安裕宏利率债A以60亿份的发行份额拔得头筹,国泰中债优选投资级信用债指数A和民生加银恒悦紧随其后,发行份额分别为59.99亿份和59.90亿份。

除了发行端资金踊跃以外,5月份债基规模增量仍然来源于存量产品的资金“加购”,5月份权益市场震荡,债券基金依然是机构类客户避险的首选。

施罗德投资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吴美燕认为,市场动荡是危机也是债券投资时机。“近期随市场情势变化,信用利差扩大,债市即展现出吸引力,适合中长期布局。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有些投资者期望以现金或者黄金作为避险的选择。市场的恐慌情绪固然会让现金以及黄金具备短线吸引力,但这两项资产并不具备收息能力,黄金也存在价格波动风险。对长期投资者来说,债券具有价格以及收息优势,才是真正具备核心资产配置特性的品种。”吴美燕表示。

华夏基金分析,不少投资者正在底部布局,力求把握长期的“稳稳的幸福”。以纯债基金为例,纯债基金主投债券,由于票息作为“安全垫”的存在,即使资本利得受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本金的永久性损失,在长期就有望获得持续向上的较好回报。

“投资者对债券后续行情无需过度悲观,但在多重因素牵扯、机构各方博弈之下,市场波动幅度可能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未来债市能否企稳还需观察国内外政策动向、资金面变化以及国内基本面修复情况等因素。”华夏基金表示。

货基方面,继4月份规模大涨后,5月份内货基规模再度增超4000亿元,有公募人士指出,当前的利率下行背景下,降准降息政策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处于下行通道中。货币基金相比一般的银行存款,能够配置短期流动性较高的国债、同业存单、央行票据及商业票据等。其收益来源也更加多元,包括利息收入、回购交易收益和投资组合优化收益等。

排版:汪云鹏

校对:苏焕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