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告别行业“内卷”,跨越速运用创新走出破局之路

来源:银柿财经 2025-07-04 07:42: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告别行业“内卷”,跨越速运用创新走出破局之路)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然而近年来,在“内卷式”竞争的驱使下,部分企业无序扩张,物流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受到影响,既影响了客户的满意度,同时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和声誉。

从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十分突出。

在物流领域,一方面需要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管力度,规范价格行为,避免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面临新的挑战,在规模与低价之外,需要通过服务、技术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在转型的大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跨越速运稳居前三

日前,2025中国零担物流排行榜正式发布,行业反“卷”进行时,头部玩家们又如何应对?从总榜来看,以2024年零担收入计,顺丰速运、德邦快递、跨越速运继续占据前三。

榜单指出,2024年,全国零担市场规模约为1.16万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5.26%。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的市场出清,远超疫情期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公路运输供需错配,货量、运价双双下降,内卷的体感温度从商流端自上而下传递到渠道端、物流端,以及园区、车企等支撑层。

面对环境变化,头部玩家都开始打磨核心产品,向高品质服务看齐,并且注重精细化的运营,分拨、车线上的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本能力,能够持续在千万吨规模中释放为亿元级别的差异。与此同时,不论是规模还是能力,尾部企业都没有优势,市场行情正在加速向头部格局的集中。榜单显示,零担30强的总收入相比2023年增长15.1%,达到了1759亿元。其中,排名1-10名的玩家,总收入同比提升18.2%。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前三强都是老面孔,但从增速来看,跨越速运依旧维持了近30%的高增长,连续四年复合增长率超25%,领先两家友商,颇有爆发之势。

跨越速运成立于2007年,晚于顺丰和德邦,在没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创始人胡海建开创了物流行业的“限时速运”模式,率先推出当天达、次日达、隔日达三大跨省时效产品,以差异化服务打破巨头围堵。

时效之外,聚焦客户体验,跨越速运还为客户提供24小时昼夜取派和客户经理1对1管家式服务,无论客户什么时候想出货,跨越速运都随时出车接货,并且货到即送。胡海建曾表示,“我们一直坚守初心,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具时效性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业务版图的高速扩张。”

最新数据显示,跨越速运旗下已拥有员工8万余人、全货机21架,60架大型无人货运飞机,运输车辆2.8万余台,公司业务城市覆盖率达到99%,日均寄件量54000吨以上,并且仍在高速增长中。

打造物流界的“DeepSeek”

如果说服务是跨越速运的初心,那么科技则是跨越速运的底色,如果没有技术创新的支持,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便无法高速运行,精细化调度也无从谈起。

此前,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要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提高全社会物流实体硬件和物流活动数字化水平,鼓励开展重大物流技术攻关,推动重要物流装备研发应用、智慧物流系统化集成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

在跨越速运成立之初,胡海建就认定“科技”对于物流产业赋能的重要性,坚信技术的边界就是跨越速运业务的边界,用科技的高投入,实现全流程、全场景的降本增效,为现代物流业树立了数字化转型的标杆典范。

截至2025年初,跨越新科技研发人员已达1700+名。跨越新科技的智慧物流项目包括智能分拣、AI自动化、AI识别、智慧决策、跨越地图等,目前已拥有30多个大中型系统,实现智能语音、智能配送、智能学习、智能办公等科技前沿技术,与此同时,跨越新科技已累计申请专利160+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390+件。

在众多成果之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跨越速运于2019年上线,并且一直更新迭代至今的铸剑系统。这套系统最厉害的地方不是业内家喻户晓的大数据分析、动态路由能力,而是系统能让所有客户产品“平权”、服务“平权”。不论大客户还是中小企业,跨越都可以给出千人千面的定制方案,如果还有进一步的动态需求,铸剑系统秒级响应,将非标需求分解标准化的执行步骤,像“物流界的DeepSeek”。

内部运力调度方面,跨越速运结合货构、天气、路况等百种维度,完成最优运力资源调度,实现上门取货准时率98%+,同时运用AI大数据预测货量,与100多家航司系统无缝对接获取航班实时动态,确认最优航班,提前规划运力资源,减少中转环节,并通过预警模型,对货物运输状态进行全程管控,确保时效和货物安全。

在物流行业普遍追逐规模扩张的背景下,跨越速运展现出独特的定力。胡海建董事长始终坚持“科技边界决定业务边界”这一核心原则——只有当技术创新能够完全覆盖新业务场景时,才会将其纳入服务范畴。这种不轻易越界的战略耐性,体现了对服务品质的极致坚守:不做超出技术能力的承诺,不开展无法保障的服务,始终将客户服务品质置于业务扩张之上。

不断加码研发投入,集中火力突破核心技术,再反哺到服务品质,跨越速运已多次验证这一正向循环,甚至不少同行也试图模仿,但差距却并未缩小。

胡海建的管理哲学

究其原因,创新驱动虽然每家物流企业都在讲,但执行起来并非易事,一方面需要顶层战略的引领,另一方面需要公司自上而下全员的协同。

中国物流100人(智库)专家夏庆曾指出,在许多物流企业中,缺乏明确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企业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责任感,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同时,一些企业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长期发展和社会责任,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缺乏诚信和公平性。

与之对比的是,作为跨越速运创始人,胡海建却能凭借自身的管理哲学,将凝聚力和战斗力贯穿整个公司,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员工,胡海建的管理哲学里,将“慈不带兵”做到了极致。他认为“每个伟大的企业都是被客户折腾出来的”,这个折腾的过程无疑是痛苦的过程,但只要挺过来,就会得到更多客户的认可。他本人也开设总裁信箱,通过这一渠道更加专注地聆听客户的声音,及时解决客户的诉求。

只不过员工不能光被“折腾”,如果企业得到发展,员工也会收获回报,华为是这样,胖东来也是这样。

胡海建是业内罕见,愿意和所有人共享成功结果的“老板”。跨越速运每年发放两次奖金,每次奖金成倍增长。2022年,跨越速运总部更是堆起了一座近亿元现金墙,张贴在一旁的海报直言:“奖励已到位,有种就来拿”。尽管看起来“简单粗暴”,但正是真金白银的激励,才能让团队真正力出一孔,把顶层战略迅速贯彻。数据显示,在人才流失极为严重的物流行业,成立18年的跨越速运关键岗位人才流失率不足1%。

在胡海建的带领下,跨越速运团队频频告捷,从“限时速运”到“智能物流”,胜仗对于士气提振作用毋庸置疑,四年25%的增长不过只是开始,更远大的目标还在前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