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国产GPU“四小龙”扎堆IPO

来源:和讯财经 2025-07-04 14:21: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国产GPU“四小龙”扎堆IPO)

受益于生成式AI的全面爆发,英伟达GPU芯片“一片难求”的同时,也让国产力量看到了新的生机与曙光。

6月30日,摩尔线程和沐曦两家国产GPU企业同日递交科创板IPO申请,如果再算上此前已处于上市辅导进程的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国产GPU四小龙”正在扎堆闯关IPO。

这一轮上市潮的背后,源于科技企业IPO政策的松动,科创板的审核速度亦在不断加快。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合计新受理拟IPO企业数量为177家,远超去年全年。其中,6月份单月的IPO数量占上半年比例超过八成,6月30日更是刷新了年内拟IPO企业受理数量的纪录。

难得的市场机遇,也为这“四小龙”的闯关增添了一份助推力。由于美国芯片出口管制持续收紧,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降再降,这为国产GPU企业提供了窗口期,是抓紧IPO的最佳时机。此前,寒武纪便顶着“国产英伟达”的名号,股价破800元,市值一度摸到3000亿元大关,被誉为2024年A股中的“GPU芯片妖股”。

不过,在生态塑造方面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国产GPU四小龙”启动IPO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与行业头羊仍存在代际差距,英伟达和AMD“一超一强”的固有格局尚未被撼动。

据悉,在招股书中,摩尔线程提到41次“英伟达”,沐曦提到57次“英伟达”,坦诚自身处于追赶局面,这也意味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和洗牌会随时袭来。

线路不一,目标一致

2016年,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从来没想过GPU会被用于游戏以外的领域。此后,英伟达便战略性地布局了CUDA(利用GPU并行计算加速的编程模型)软件生态,从而扼住了人工智能的产业咽喉,赚得盆满钵满。

当英伟达坐上了时代的高速列车,国产GPU企业也出现了第一波创业浪潮,那是2019年前后,近10家“中国版英伟达”汹涌出现。

而其中最贴近英伟达的,要属摩尔线程,其创始人张建中,曾在英伟达担任十五年的全球副总裁和中国区总经理。

张建中本科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曾在戴尔、惠普等IT公司担任要职。但他职业的高光时刻,还是出现在英伟达。

2005年,张建中加入英伟达,他的主要职责,是不断拓展英伟达GPU在中国的影响力。在其任职期内,从市占率而言确实节节攀升。

英伟达春风得意之时,张建中却选择离任创办摩尔线程,还将同样来自英伟达的张钰勃招至麾下,担任CTO一职。

在发展路径上,摩尔线程自成立之初,便喊出了要打造“全功能GPU”的口号。所谓全功能,是指同时布局数据中心(B端)和消费级游戏显卡(C端)市场,这也与英伟达路线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后,摩尔线程推出了三款全功能GPU芯片。从苏堤到春晓,再到曲院和平湖,摩尔线程一直基于自研MUSA架构,推出支持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等多场景的全功能GPU芯片。

凭借于此,摩尔线程的产品已覆盖了不少运营商、国有银行和大模型创业公司,也与不少数据中心等客户建立起合作关系。

针对大模型训练,2024年,摩尔线程从千卡升级到了万卡规模的国产通用加速计算平台“夸娥智算集群”,挤上万卡牌桌,在此之前,桌上的玩家大多为资力雄厚的互联网大厂。

沐曦的血液中则流淌着AMD基因。创始人陈维良曾任AMD GPU设计高级总监、AMD全球GPU SOC设计总负责。CTO兼首席硬件架构师彭莉是AMD全球首位华人女科学家(Fellow),CTO兼首席软件架构师杨建也在AMD工作多年。

沐曦的发展路线则更聚焦于数据中心市场,特别是AI训练与推理,以及强调自主IP。曦思N系列、曦云C系列以及曦彩G系列三大产品系列,可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虽然两家公司主攻的领域和方向有所差异,但核心目标一致:打破“一超一强”在高性能GPU领域的垄断,尽快实现国产替代,也因此获得了较为顺利的融资进程。

成立至今,摩尔线程累计完成七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45亿元,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中移和创、策源资本、腾讯投资、字节跳动战略投资部等。最近一次是2024年完成的Pre-IPO轮融资,投前估值高达246.20亿元。

沐曦股份也不落人后。目前已完成约八轮融资,金额达到数十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科创基金、浦东资本、国调基金等国有资本方,以及红杉中国、经纬创投、葛卫东的混沌资本、联想创投等多家创投机构,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

亏损换增长,未来拼生态

打破巨头“卡脖子”不易,拆解招股书来看,GPU双雄都在用亏损换增长。

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营收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和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0%;沐曦自2022至2024年,营收分别为42.64万元、5302.12万元、7.43亿元,2025年一季度更是达到3.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074%。

整体来看,尽管营收在提速,但均尚未挣脱亏损窘境。

其中,摩尔线程过去三年对应的亏损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沐曦连续三年的亏损分别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

众所周知,GPU一直被视作“碎钞机型”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而亏损并没有阻挡双雄IPO的脚步,主要源于一系列顶层政策组合拳,给优质的亏损企业IPO“开了绿灯”。

如摩尔线程,选择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最近3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高达626.03%,合计研发投入金额38亿元。

可以看见,政策、资金和行业趋势,共同作用,成就了“中国英伟达”这一批热浪,潮头之上,是兴高采烈迎接IPO的幸运儿,而覆水之下更有不少倒在黎明前的辛酸者。

据媒体报道,2024年8月,估值曾高达150亿元的国产芯片企业“象帝先”召开全员会议,宣布公司遭遇资金危机,计划与部分员工终止劳动合同;资本圈宠儿砺算科技也在2025年出现了经营困难的传闻,旗下产品四年难产,连续两个月暂停全员薪酬。

这正是GPU产业中人无可回避的课题,设计、研发、流片、抢产能,每个环节都需要庞大的现金流,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能够大口吃到红利走向IPO的玩家屈指可数,行业洗牌出局不断。

因此,GPU企业想要获得发展,需要资本的助力,闯关上市仍是“国产英伟达”们补充资金弹药的不二之选。

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计划通过此次IPO募资80亿元,其中25亿元左右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的研发,近25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的研发,19.8亿元用于新一代自主可控AI SoC芯片研发。

相比摩尔线程,沐曦的产品线较少,募资额也相对较低,其计划通过IPO募资39亿元,近24.6亿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的研发和产业化,覆盖第二代、第三代产品,4.5亿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的研发和产业化。

国产替代,一直是近些年中国科技企业潜行的关键词,如今,“国产英伟达”们的技术攻坚有了阶段性成果,有人闯关IPO,有人在资本市场获得助力后,追着英伟达“打”。

此前,寒武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让“中国英伟达”的合理更具确定性,市场用脚投票给予了认可度。

整个2024年,寒武纪的股价涨幅高达388%,尤其是今年初在DeepSeek爆火的热度推力之下,凭借对国产AI芯片的想象,市场一路将其股价推到过818.87元的制高点。目前,寒武纪仍在不断叠加研发投入,追赶与英伟达的身位。

毕竟,随着众多“中国英伟达”开启上市流程,AI芯片概念不再是唯一,未来,GPU的竞争,也从过去的硬件为主、软件为辅,转变为硬件+软件的综合生态的比拼。

在去年的GTC大会上,黄仁勋就直言,“英伟达是一家软件公司”,言下之意,能够成为AI时代卖铲人的关键,是围绕CUDA塑造的生态无懈可击。目前,CUDA应用广泛,开发者超过百万,这是英伟达多年积累的护城河。

好消息是,两家GPU公司都在加速构建自己的生态。摩尔线程的MUSA软件栈包含编译器、驱动、加速库,可自动移植CUDA代码,开发者无需重写程序,沐曦开发的MXMACA软件栈,支持了市场上主流框架,降低了开发者的门槛。

在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前,“国产GPU们”,将直面更多生存考验,竞赛才刚刚开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寒武纪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