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消息!明日实施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7-06 17:00:38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股大消息!明日实施)

【导读】《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实施,量化投资从拼“速度”转向比“深度”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君

见习记者 舍梨


7月7日,备受市场关注的《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正式实施。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量化私募、券商和算法交易提供商,他们表示,新规主要针对的是不规范的高频交易行为,而非量化投资的核心逻辑。相关要求提出时间比较久,业内早已做好设备和系统的适配。新规推动量化交易整体向中低频、更长线策略转型,量化行业将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

量化行业降频成为趋势

今年4月,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细则》,对程序化交易报告管理、交易行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高频交易管理等作出细化规定。其中,对高频交易设定了明确认定标准,即单账户每秒申报/撤单达到300笔以上,单账户单日累计申报/撤单达到2万笔以上。

“相关标准距离初次(2023年9月)提出已有一年多时间,券商、算法交易提供商以及量化私募,已经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调整,做好了风控,并且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交易系统磨合,总体来看应该影响不大。”因诺资产总经理徐书楠告诉记者,现在大机构的阿尔法策略换手率都不算高,能够满足要求,除非是年化换手率200倍以上的高频阿尔法策略,或一篮子股票的期现套利策略等。但这类策略占比很低,并且可以根据要求进行调整。

某大型量化私募称,新规给了较长的过渡期,从去年开始很多机构都按每秒300笔、每天2万笔的要求执行,投资端早就调试好了;产品端也会根据最优规模去交易,原先高频的也降低频率了,转为选股。“监管主要关注一些实质影响市场的,如频繁挂撤单,某些小众策略会有影响。”

思源量化创始人王雄认为,每秒300笔的阈值是监管从“模糊定性”迈向“量化界定”的关键一步,但需动态优化。从有效性来看,对依赖“订单流轰炸”的极端高频策略形成硬约束,但主流中高频策略可通过算法优化,如信号合并、智能订单管理,适应阈值。“全行业平均频率适度下移,但中高频策略仍是阿尔法核心来源,非理性报撤行为将被淘汰。”

量派投资创始人、CTO余航表示,新规借鉴了成熟市场的监管经验,是经过充分论证的合理标准。它能够有效识别并约束过度高频交易行为,减少市场中的非理性波动,保护中小投资者免受不公平交易策略的影响。同时,这一标准也为量化机构提供了明确的合规边界,有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行业人士认为,新规将推动量化交易整体向中低频、更长线策略转型。

浙商证券金工首席分析师陈奥林表示,新规对交易频率的管理,短期内可能推动中低频量价因子成为新的核心发力点。受降频要求冲击的主要是量价因子体系中的高频部分,如分钟级、秒级甚至更快的交易信号。高频因子受限后,中低频量价因子,如基于日线、周线级别的趋势、动量、波动率、成交量形态、资金流分析等,其相对重要性会显著提升。

“监管强化后,部分高频交易资金将向中低频迁移,未来核心因子将在注重企业内在价值判断和量价策略上实现新的平衡。”某券商金工团队分析师表示,新规在交易频率之外,还要求量化机构报送策略类型、最高申报速率、单日最高申报笔数等信息,并要求券商在信息保密基础上定期开展数据筛查,促使量化机构更严格按照既定策略交易。

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

监管新规规范量化行业发展,受访人士认为,量化行业将经历优胜劣汰过程。

余航表示,2024年以来,国内私募量化行业竞争格局加速演进,而新规的施行将进一步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过去依赖极高报撤单策略的机构,如果无法快速调整策略,或缺乏技术储备,未来可能面临较大挑战。“要明确的是,新规主要针对的是不规范的高频交易行为,而非量化投资的核心逻辑。因此,对于那些始终重视风控和长期稳健收益的量化机构影响有限。市场的日渐规范反而有助于减少极端波动,不仅会使量化策略更加持续,还将有利于整个市场长期持续发展。”

王雄认为,新规加速行业出清,依赖极高报撤单的“伪高频策略”、缺乏Alpha深度挖掘能力的机构将会被淘汰。技术储备与合规成本承受力强化马太效应,头部机构具有优势,但“小而美”团队仍可凭垂直领域创新突围,如细分赛道另类因子。

前述券商金工分析师表示,新规下大型私募或通过策略多样化,如“高频+中频+低频”组合,继续维持竞争力;中小私募中高频策略为主的团队可能转型为技术供应商或退出市场。长期看,监管推动量化投资从“速度竞争”转向“深度竞争”,具备扎实量价规律、基本面研究能力和合规风控体系的机构将主导市场新格局。

陈奥林表示,私募机构在适应新交易环境时,需要持续优化交易算法,投入研发更智能、冲击成本更低的交易执行算法;优化拆单逻辑,最大化减少新规带来的摩擦损耗。同时,构建更多样化、低相关性的策略组合,提升整体组合的鲁棒性和抗风险能力。此外,需要更审慎地评估策略容量,确保管理规模与当前策略能力相匹配,避免因规模过大导致交易成本剧增和策略失效。

展望未来量化行业格局,余航认为,头部量化机构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人才优势和合规能力,有较强的模型储备和风险应对能力,也能够为投资人提供比较完善的服务体验,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一些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机构仍有机会通过差异化突围成功。

陈奥林表示,新规落地后,头部机构可能在某些综合实力上保持领先,但难以借此垄断市场或彻底挤占中小机构的生存空间。中小机构的核心任务在于深耕自身特色,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差异化水平。只要能在特定领域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中小机构完全有空间在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中找到稳固的生存和发展位置。健康的行业生态必然是大小机构并存、各展所长,满足不同投资者需求的状态。

徐书楠认为,一方面,未来国内的量化管理规模会越来越大。但随着规模变大,超额收益会不可避免下行,超额红利将随着量化规模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的衍生品越来越丰富,量化投资未来的策略类型将会更加丰富,从而有效解决当前量化投资策略同质化程度高的问题,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

“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管理规模向一批头部机构集中是趋势,但投资业绩本身与管理规模有着较大的矛盾,再好的投资策略也存在容量上限,一旦超过就会失效。因此,这一行业竞争非常充分,很难形成真正的寡头垄断。”他说。

编辑:张洁

校对:乔伊

制作:小茉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中方不得不采取对等限制措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浙商证券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