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150亿元估值独角兽,极智嘉终于要IPO了

来源:节点财经 2025-07-06 23:23: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150亿元估值独角兽,极智嘉终于要IPO了)

文 / 十界

2014年,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的工程师郑勇决心成为一名创业者,他的目标很明确——打造中国版的Kiva机器人,为仓储物流行业带来一场变革。

自一出发,极智嘉就受到了资本的追捧,时至如今,累计融资超44亿,估值更一度达到150亿。但一路走来,这家独角兽项目也面临着持续亏损、高额负债和客户集中度过高的困境。

今年以来,全球机器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身处其中的极智嘉似乎也感到了风向的改变。一方面,行业的走热似乎簇拥着极智嘉借风而起,另一方面,极智嘉签订的18个月内实现上市的回购协议也给这家明星企业带去了不小的压力。

就在近日,极智嘉正式启动港股招股,冲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从一家初创公司到全球最大的仓储履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家估值一度达到150亿的独角兽,正试图借助资本市场之风再度崛起。

清华大学工程师出发,搞出一家150亿独角兽

1978年出生的郑勇学术履历亮眼,他于1997年考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本硕连读,研究生阶段又前往德国亚琛工业大学联合培养,获得双硕士学位。学业结束后郑勇选择进入全球知名自动化公司ABB担任运营经理一职,负责机器人和工厂自动化解决方案。

这份工作让他接触到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也让他对机器人行业的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他加入新天域资本,成为TMT和机器人行业的高级经理,负责投资研究与投后管理。资本市场的经验让郑勇更加意识到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潜力,“自动化+投资”的双重履历经验,为他未来的创业积累了资源。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郑勇听闻亚马逊以7.75亿美元收购Kiva Systems,用机器人优化仓储物流效率。这一消息触动了郑勇,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仓储物流领域对自动化的巨大需求。当时国内电商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仓储环节依然高度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

2015年,双创之风越演越烈之时,他决定,投身创业。

公司创立后不久,他们便推出了中国首个“货到人”拣选系统,开启了国内仓储物流领域的柔性自动化变革。

极智嘉的第一场“实战”发生在2015年的天猫双十一购物节,当时20台机器人被部署到某仓库中进行拣选作业。这是公司产品的首次亮相,虽然规模不大,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后,极智嘉迅速发展起来。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专注于AMR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销售的极智嘉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企业,据灼识咨询数据,极智嘉在2023年的收入规模上稳坐全球头把交椅。目前,极智嘉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了4.6万余台AMR,并服务770家客户。

6月30日,极智嘉开启招股,获Eastspring等基石投资者认购9130万美元。这也标志着,这家估值一度达到150亿的独角兽,终于要登陆资本市场了。

业绩承压,三年半累计亏损近 43 亿元

作为一家已连续六年占据全球仓储履约AMR市场份额第一的公司,极智嘉看上去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层面顺风顺水。但事实上,在过去的发展中,极智嘉也遇到不小的挑战和问题。

《节点财经》分析,目前,极智嘉面临着营收增长放缓、持续亏损、研发投入不足、行业竞争激烈等诸多挑战和困难。

第一,营收增速放缓与持续亏损,面临流动负债之困

尽管极智嘉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持续亏损和高额负债问题不容忽视。2021-2024 上半年,极智嘉营收虽有增长,但增速从 2022 年的 92.31% 降至 2023 年的 42.66%,2024 上半年仅同比增长 1.24%。

同期,公司期内亏损分别为 10.50 亿元、15.67 亿元、11.26 亿元、5.50 亿元,三年半时间累计亏损近 43 亿元,盈利依然遥遥无期。

2024年极智嘉的亏损有所收窄,上半年公司收入7.82亿元,经调整净亏损1.94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尚未盈利的极智嘉还面临着产品降价压力,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数据显示,2019 年至 2022 年间,AGV/AMR 设备的平均价格大幅下降,预计到 2027 年还将继续降低。

在更激烈的竞争之下,为了争夺市场,不少参与者纷纷降价,而极智嘉也面临着产品降价压力,其仓储履约 AMR 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在 2024 年上半年已出现下降之势。

第二,研发投入不足。

报告期内,极智嘉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3.40 亿元、4.37 亿元、3.80 亿元、1.33 亿元,规模有所减少,甚至低于同期营销费用,“重营销轻研发” 趋势明显,可能削弱其长期竞争力。从长远看,只有不断提高产品技术的护城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保持不败,一旦技术上优势有所下滑,就会失去城池。

第三,大客户依赖风险。

报告期内,极智嘉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占各期间总收入的比例从 30.4% 上升至 55.8%,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从 8.2% 攀升至 18.9%。《节点财经》看来,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使得公司业务缺乏主动权,若失去大客户订单,经营业绩将受负面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客户也可能随时更换供应商以降低成本,对于大客户过度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失去议价权,进一步降低产品的价格,并牺牲公司的利润。

面临巨额赎回负债,上市压力压顶

郑勇的履历和投资人经历,让他收获了资本的关注。

成立至今,极智嘉完成了10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榕、心怡科技、火山石投资、华平投资、祥峰投资中国基金、中信产业基金、英特尔资本等一众投资机构。

但资本对于极智嘉的投资背后,也是有条件的。

《节点财经》发现,极智嘉的投资方赋予其一系列特殊权利,同时也要求公司在未来18个月内成功上市以应对巨额赎回负债。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极智嘉的赎回负债已增至约69.2亿元。公司的流动负债净额也居高不下,显示出公司当前面临的严重财务压力。

郑勇必须谨慎处理相关财务和法律问题,以确保公司平稳过渡。融资虽然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但也为公司的财务状况增添了不确定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行业的竞争同样激烈。

随着AMR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自主移动机器人,甚至一些客户也在探索自建解决方案,这无疑对极智嘉的市场份额构成威胁。

事实上,仓储机器人赛道当前面临技术、成本、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除了极智嘉这类企业之外,很多传统自动化设备厂商,凭借丰富的自动化设备研发和制造经验,也已经开始涉足智能仓储机器人领域。

《节点财经》看来,仓储机器人赛道市场较为分散,行业门槛或技术壁垒并非高不可攀,这也导致,极智嘉目前的市场优势,极有可能被新出发者所打破。

未来,技术的优化、场景的适应性以及成本的控制,都将决定一家仓储机器人企业的发展。

面对持续亏损的财务压力,极智嘉此番港股之旅,不仅是新的起点,也可能是一场决定命运的考验。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