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倾听尼山2025 | 人工智能推动人类新文明观的形成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0 14:43:2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倾听尼山2025 | 人工智能推动人类新文明观的形成)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席卷下,人工智能(AI)正改变着产业格局,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结合等相关话题引发了社会关注。

7月9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开幕。在论坛上,围绕人工智能与文化包容、人工智能伦理等话题,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人工智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回顾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多次技术革命的出现,例如印刷术、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以及今天的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了转折性的作用。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爱尔兰中国研究院院长王黎明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追溯人工智能的发展,实际来自20世纪40年代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提到,通过人的神经网络来建构人工智能。之后,学者们纷纷投入研究,但人工智能并未走入寻常百姓家,直到2017年,大语言模型架构问题成功解决,人工智能才逐渐被热议。 

“人工智能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人类文明的各种维度。”王黎明说。

王黎明从“语言”的角度阐释,他表示:“人工智能发展至今,语言是科技进步的核心要素之一。语言不仅是一个交流工具。如果我们将语言工具化,或许我们很快就会被AI取代。就不同的语言来说,人工智能之争也是语言之争,不同语言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是不同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果将语言当作一个重要要素,那么不同语言对人们脑功能、思维模式的训练都有所不同。中文是具备特色竞争力的,因为汉字本身就如一幅图画。我们的语言从象形文字沿用至今,对人们的审美、对视觉思维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金萍认为,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数字技术的诞生对未来的新文明观的形成具有正向推动性的作用。数字技术带来巨大的传播空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传播便利。

高金萍认为,数字技术的传播价值始终来自人类的现实世界。早在人类社会出发的时候,东西方都形成了璀璨的文明,中国有伟大的孔子,西方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文明创造了之后,人们不断对文明进行回顾,努力结合时代的发展,结合新的技术发展对文明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人工智能的人文伦理问题仍待解决

“技术的发展的确带来了很多新问题。”高金萍表示,技术的变革,带来传播秩序的变革,但也出现了涵盖AI幻觉、虚假信息、虚假数据等方面的问题,当前很多学者都在研究技术与价值、伦理对齐的问题,即能否将现实世界的伦理与数字世界的问题对齐,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王黎明也表示,当下人工智能仍然面临风险控制等问题。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孔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牛喜平表示,人工智能的出现给很多人带来心理压力。人工智能主体性的问题,也十分值得讨论。人是有主体性的,那么AI究竟有没有主体性?例如,人工智能生成“文明间的包容与互助”这个词汇,必须依靠概率统计,而人是不需要的。从某种意义上看,AI未来不具备主体性,而人具备主体性才能从AI压力中解脱出来。

韩国崇实大学副校长、中国语文论译学会会长郑镇椌表示,2022年秋季,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对话型AI的转折点。科技的发展虽然为人类带来从劳动中解放的可能性,但AI取代人类角色的趋势,也可能引发关于“人是否仍有存在必要”的生存危机。在人性边界逐渐模糊的现实中,《论语》以“仁义礼智”等本真价值为中心,提出伦理反思的思想框架,成为科技社会中重要的人文学应对资源。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