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AI抢人大战:比机器更重要的永远是人 | 小白商业观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11 19:0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AI抢人大战:比机器更重要的永远是人 | 小白商业观)

陈白/文  硅谷如今最抢手的是什么?答案可能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不是AI项目,也不是芯片算力,而是华人软件工程师。

比如就在7月10日,在埃隆·马斯克旗下AI公司Grok 4的发布会上,坐在马斯克身旁的就是两位华人AI技术负责人。更早一些的7月8日,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著名华人工程师庞若鸣(Ruoming Pang)宣布离职加入Meta,Meta为他开出了每年数千万美元的薪酬方案。在此之前,扎克伯格还以上亿美元的“签字费”从OpenAI、苹果等大公司挖走了一批华人学者,他们很多都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且具备OpenAI、Google等科技巨头的核心算法经验。其中有人主导过ChatGPT研发,有人负责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堪称AI行业的“梦之队”。

马斯克、扎克伯格们的选择变化有技术积累的原因。从Transformer架构的奠基性论文到ResNet(残差网络)等影响深远的突破,其中都有华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身影。国内顶尖高校对基础学科的严苛训练,以及其毕业生在OpenAI、Google等机构参与核心算法研发的履历,更是一种权威背书。大模型时代对复杂数学建模、高效算法设计与海量数据处理能力的极致要求,无形中放大了华人工程师的独特优势。

回到产业趋势的角度来看,对华人技术精英的崛起与争夺,映射的是AI技术范式从“硬”到“软”的转移。昔日硅谷荣光系于芯片与硬件,英特尔、英伟达是力量象征;而今,决定AI高度的核心要素已悄然转向算法、模型架构与数据洞察力——这些高度依赖人类创造力的“软实力”。

说到底,即便堆砌再多顶级GPU,若缺乏顶尖头脑去优化模型架构、调试参数、设计精巧的训练策略,其产出亦可能沦为昂贵的“电子垃圾”。算法再精妙,模型再庞大,终究是天才头脑的产物,是工程师日夜思索、协作、试错后的智慧结晶。

AI的终极价值不在于替代人,而在于解放人、拓展人、服务于人。无论机器如何进化,算力如何膨胀,最稀缺和不可替代的始终是创造者的思想火花。也恰恰正是这种范式迁移,使得华人工程师在数学与算法上的天赋成为撬动AI未来的核心杠杆。

发生在硅谷的这场AI人才争夺战,其影响已溢出企业边界,波及整个产业生态与全球科技格局。从全球AI竞赛的视角来看,硅谷正在发生的“抢人大战”,为我们的AI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强烈的紧迫感。

硅谷人才版图的每一次重大变迁,都精准投射出技术浪潮的奔涌方向。今天中美AI竞速的真正战场已经非常清晰:不是赛道甚至也不是高端芯片,而是人才。中国的市场环境和公司生存状态能否持续吸引和留住人才,是我们接下来必须思考的命题。

中国拥有全球最为丰富的AI应用场景、最庞大的数据资源以及日益增强的算力基础,这是无可比拟的优势。但营造尊重科学规律、包容失败、鼓励协作的创新文化是更为重要的软实力。

顶尖头脑的碰撞往往诞生于思想自由流动的空间。我们需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破除论资排辈的桎梏,让青年才俊的奇思妙想有破土而出的机会,让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畅通无阻。同时,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合理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是确保人才智力付出获得应有尊重的基石。

硅谷抢人标志着全球AI人才争夺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人才争夺战的胜负,最终将取决于我们能否构建一个让智慧自由流动、让思想充分碰撞的创新生态。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量数据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