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拍客港股IPO:前阿里高管打响母婴电商垂直平台“正名”之战【IPO观察】

来源:投资者网 作者:张伟 2025-07-12 08:01:0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海拍客港股IPO:前阿里高管打响母婴电商垂直平台“正名”之战【IPO观察】)

《投资者网》张伟

母婴电商做自营,到底能不能赚钱,海拍客给出了答案。

6月,海拍客在国内的运营主体Yangtuo Technology Inc(羊驼科技)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联交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并上市。

据财报披露,海拍客已经连续两年亏损,2023年、2024年合计亏损超过1.35亿元。营收构成显示,海拍客的经营模式已从早期的平台抽佣转为“平台抽佣+自营”的双轮驱动模式,但其在年度营收超过10亿元后,营收增速却陷入停滞。

海拍客在《招股书》中坦诚,公司无法保证未来会实现盈利,而其所在的母婴电商行业还存在用户相对小众、市场份额被大型综合平台挤压等风险。未来海拍客能否通过上市突破营收瓶颈并持续盈利,也还有待观察。

顺为资本连投五轮“加码”

应该说,资本对于海拍客的发展还是颇为看好的,从顺为资本对其连续进行了五轮投资,就可见一斑。

海拍客成立于2015年,由阿里巴巴前高管赵晨创立。赵晨曾在阿里巴巴负责天猫国际项目,拥有丰富的跨境电商经验。

此外,海拍客的首席运营官(CEO)徐虹是阿里系淘金币的创始人,首席技术官(CTO)肖建涛曾是阿里聚划算的技术负责人。创始团队高管的阿里背景,让海拍客从成立之初就“自带光环”。

踩中了风口,让海拍客飞速发展。2018年,海拍客成立仅三年,其年度商品交易总额(GMV)就突破了100亿元。同时海拍客也获得了资本的一路追捧。

海拍客成立仅2个月,就获得了来自远瞻资本的天使轮投资,具体金额未知。到2015年底,海拍客获得了顺为资本的A轮投资,远瞻资本跟投。从2016年到2020年,海拍客又获得了4轮投资,每次都有顺为资本的“加码”。

资料显示,顺为资本是一家由雷军和许达来创立的中国本土投资机构,其投资策略为聚焦于初创期及成长期的优质创业公司,目前已投中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2025年6月,海拍客在IPO前共完成了6轮融资,融资总额约1.94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复星国际、高瓴资本、九州通、远瞻资本等。股权明细显示,IPO前顺为资本在海拍客的持股比例为16.37%,是其最大的机构股东。

从平台抽佣到“抽佣+自营”

从经营模式看,海拍客的业务大致可分为平台抽佣和“抽佣+自营”两个时期。

成立初期,海拍客以“B2B”方式切入母婴电商赛道,上游对接母婴品牌商、下游链接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母婴店。

海拍客在其APP介绍中表示,公司是一家专为全国中小母婴实体店打造的B2B服务平台,在这里你能拥有自己的线上跨境商城,不打款、不压货,你出售商品后即可获得佣金,海拍客统一发货,助力门店实现“互联网+”的转型。

《招股书》中,海拍客把该业务称之为数字平台业务。2020年以前,海拍客的收入也以收取母婴店的线上交易佣金为主。《招股书》显示,抽佣比例约为2.5%。

2020年以后,海拍客主动求变,告别了以平台抽佣为主的经营模式,开始拓展自营业务。就在2020年,海拍客收购贝因美童享系列,随后成立品牌事业部,从数字平台业务向“抽佣+自营”的双模式运营转型。

有分析指出,海拍客之所以要拓展自营业务,与其GMV的增速停滞有关。2019年、2020年,海拍客的GMV连续两年超过150亿元,但这之后GMV明显下滑。

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内”),海拍客的GMV从149亿元降至110亿元,三年减少26%。GMV减少,直观反应就是数字平台业务的收入减少,报告期内从3.54亿元下滑至2.29亿元,营收占比从39.5%降至22.2%。

好在海拍客自营业务的收入显著增加,报告期内从5.4亿元增至8.02亿元,营收占比从60.4%增至77.7%。不过,海拍客的自营业务也有明显短板。

首先,自营业务的毛利率较低,只有15%左右,较数字平台业务高达90%毛利率的落差极大。同时,自营业务也让报告期内海拍客的整体毛利率从43.9%下滑至32.5%。再叠加其他费用,导致海拍客2024年的亏损又同比增加。

其次,自营业务的重资产模式导致存货增加。报告期内海拍客的存货从5950万增至7470万,三年内攀升26%。截至今年4月底,海拍客的存货高达1.5亿元,较2024年底翻倍,存货风险进一步扩大。

有分析指出,海拍客数字平台业务的交易量减少以及核心买家流失,促使其将更多资源投入到自营业务。但限于毛利率低、导致存货激增等“缺点”,自营业务能否成为海拍客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综合大平台带来的压迫感

据其APP介绍,海拍客的客群包括母婴小店和宝妈,但该群体目前存在最大的变量,就是业务根基收缩,新生儿出生率在下降。

数据显示,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9年的1470万锐减至2023年的900万,尽管2024年略回升至954万人,但从长期来看,未来新生儿的出生率仍是下降趋势,出生率下滑对母婴品类需求的冲击或将持续存在。

具体到海拍客,体现在其营收增速的停滞。报告期内海拍客的营收分别为8.95亿、10.67亿、10.32亿。2024年同比不增反降。

事实上,这也不是海拍客这类母婴电商垂直平台一家面临的问题,而是行业普遍困境。资料显示,除了海拍客,国内深耕母婴电商的垂直平台还有蜜芽、亲宝宝、考拉海购、海带网、KUB可优比、宝宝树等。

据公开报道,蜜芽早于2022年9月停止服务,结束了其作为垂直电商代表的辉煌时代。此外,考拉海购也在2025年3月下架,结束了其跨境电商的征程。海带网、KUB可优比、宝宝树也已经“暴雷”。剩下的亲宝宝,其标签为育儿“种草”,更侧重于为品牌方导流。

相对于上述几个同行的境遇,海拍客似乎成了行业被大浪淘沙后剩下的一个“独苗”。但这个“独苗”也面临京东、天猫等大型综合平台,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以及孩子王等大品牌方的“夹击”。

数据显示,2024年京东母婴的销售规模约226.37亿元,同期在天猫平台上年成交额破10亿元的母婴品牌数量达24个,破亿的母婴品牌数量超过300个。仅这两大平台的强势,就让海拍客面临不少压力。

另外,抖音、快手通过直播重构了消费场景,孩子王等大品牌方宣布自建渠道,减少对中间商的依赖,也对海拍客的市场份额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挤压。

从行业的角度看,海拍客上市,不仅是为自己持续发展获得新动能,还像是为母婴垂直电商平台“正名”,证明其作为一家垂直平台、不依附于大型综合平台,不仅也能活下去,还能活得更好。而“正名”的结果如何,答案很快就会揭晓。(思维财经出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贝因美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