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宝马补的第二堂课,从Momenta开始)
继与鸿蒙生态展开合作仅数月后,宝马又进一步官宣:将与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首先应用于2026年国产的新世代iX3车型。
这一消息本身并不出人意料,但宝马选择Momenta而非国际巨头供应商博世,仍然引发了外界关注。对于宝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合作,更像是一场平衡与妥协的艺术。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曾明确表示,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最重要的原则是安全第一,永远不会把未经彻底验证的技术直接交给用户去试错。这种谨慎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宝马在智能驾驶合作伙伴的选择上。
实际上,宝马在智能驾驶的布局一直相对克制。此前宝马车型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功能上仅停留在主动巡航、车道保持、限速识别等较为基础的层面,而像城区导航辅助、高速匝道自动进出、红绿灯识别等更高级别的功能,则始终没有放量应用。
这并非宝马技术上无法做到,而是在宝马看来,这些功能必须在完全验证可靠之前,才有资格正式推向市场。
据36氪汽车报道,在2024年年底的一次总部高管中国之行后,宝马的保守路线开始面临挑战。据接近宝马的人士透露,这次宝马高管团队在中国全面体验了小鹏、理想、华为等国产品牌的智能驾驶系统,几乎所有高管都意识到了一个现实:中国市场对高阶辅助驾驶功能的接受度已超过预期,宝马的谨慎似乎正在让它丢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显然,宝马需要一个能够迅速跟上中国市场步伐,同时又能符合宝马严苛技术安全标准的合作伙伴。这次合作的Momenta,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本土智能驾驶公司,在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驾驶技术上积累深厚,更重要的是与奔驰同样达成了合作。
宝马最终选择Momenta,一个重要原因是Momenta在合作模式上更加开放,也更加灵活,更容易配合宝马在操控和安全上的严格要求。
过去,宝马一直坚守车辆动态性能的底线,坚持在智能化升级中保留机械操控的真实感受。宝马全球研发负责人弗兰克曾表示,宝马不会为了追求自动驾驶的先进性,而放弃转向和悬架的真实反馈,所有智能化功能的介入,最终目标都是强化而非替代驾驶员的驾驶乐趣。
此次合作方案中,Momenta的AI辅助驾驶系统将与宝马的底盘系统进行深度整合,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底盘数据,在转弯和变道过程中,提前调整悬架硬度与车身姿态,以确保智能驾驶介入后的车辆动态表现依然保持宝马标志性的精准感与操控乐趣。这种融合方式既满足了宝马对操控性能的坚持,又能向市场展示宝马在智能驾驶上的最新进展。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套系统仅用于包括新世代iX3在内的国产车型,而不是宝马全球范围内车型的统一方案。
这也显示出宝马总部的谨慎态度,它们尚未全面放开对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把控,而是在以一种有限、可控的方式进行本土试验。如果这次试验成功,宝马或许会进一步加快全球统一智能驾驶架构的调整步伐,但在当前,宝马更倾向于在中国市场进行谨慎探索。
更重要的是,宝马之所以绕开传统国际供应商巨头博世,直接选择一家年轻的中国科技公司合作,本身也体现了宝马对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新理解:未来的汽车市场不再是供应商主导整车厂,而是整车厂必须主动融入最前沿的技术生态,这种生态在中国已经提前形成。
当然,在中国市场高速变化的背景下,宝马所坚持的安全与谨慎,也让它无法像部分中国品牌那样迅速布局和推广。但高乐对此并不感到遗憾,他曾明确表示,宝马绝不会以消费者为试验对象,宝马在智能驾驶上的布局,宁可慢一点,也要做到绝对可靠。
宝马此次与Momenta合作,正是对这种理念的深度贯彻,或许已经用实际合作背书了Momenta的可靠性。
这场合作不单是宝马在中国市场进行的一次本土化战略落地,也是在智能驾驶大潮之下宝马所进行的一次自我调整和战略试探。
这种平衡看似保守,但对宝马而言,却是一次更为长期的战略布局。如果宝马和Momenta合作成功,它不仅可以证明宝马能够在操控和智能驾驶之间找到理想平衡点,更能为宝马未来全球智能驾驶战略提供重要的技术与方法论参考。
宝马此时做出的选择,显然不是为了短期的噱头,而是为了一场更长远、更有耐心的竞争布局。最终答案如何,要看几年后的市场反馈。而眼下,宝马已经决定踏出审慎的一步,走向中国汽车智能化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