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摩预警:下半年美国通胀或飙升至5%,成本转嫁与行业配置成焦点)
智通财经APP获悉,摩根大通最新研报指出,美国通胀动态正面临关键转折点。一方面美国实际加征关税已悄然从年初的2.3%升至约13%,若后续行业性关税落地,全年有效税率可能逼近20%。另一方面,尽管5月美国整体CPI维持在2.4%的低位,但经济学家预警下半年通胀年化率将飙升至5%,这一预测与当前市场对关税政策及石油价格的滞后反应密切相关。
通胀滞后:石油价格与企业的策略博弈
当前通胀对关税上升的钝化现象,主要源于软石油价格的压制作用。Brent原油价格同比下跌且与美国CPI存在强相关性,但其有利影响正逐步消退,4月以来油价逐月回升,若未来持续上涨,可能成为通胀升温的推手之一。
摩根大通分析指出,企业初期选择内部化关税成本,既因担忧消费者对涨价的接受度,也出于维持市场份额的考量。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企业已开始试探性转嫁成本,例如汽车行业中的日本制造商近期宣布提价,奢侈品品牌平均上调中单位数价格,科技硬件企业则依托议价能力传递成本压力。
经济影响:美元走势与进口通胀的传导链
研报预测,美元短期内或现反弹,但中期(下半年)将维持弱势。这一判断基于历史规律:美元中期疲软往往伴随进口通胀上升。若美元贬值持续,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推高CPI,形成“关税-汇率-通胀”的传导闭环。
行业策略:能源谨慎、矿产乐观、工业分化
摩根大通对能源板块持保守态度,认为矿企更具投资价值,重申对该板块的“双重升级”评级。其逻辑在于,弱势美元叠加全球金属库存低位,将利好矿产企业盈利。工业板块则呈现分化:尽管多数公司已通过提价对冲关税成本,但部分企业因产品已售出或价格调整受限,短期可能面临利润挤压,后续恢复需观察供应链调整效率。
企业应对:从内部消化到供应链重构
企业策略呈现三阶段特征:初期以内部消化为主,中期尝试价格调整,长期则转向供应链优化。典型案例包括H&M(HNNMY.US)动态调整定价策略、Inditex(IDEXY.US)依托全球化采购分散风险,以及钢铁巨头阿塞洛·米塔尔量化关税成本(约8亿美元/年,占EBITDA 10%)并受益于美国钢价上涨。这些案例显示,企业正通过多元化布局平衡成本压力与市场竞争力。
结论:通胀升温下的市场博弈
摩根大通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胀反弹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石油价格、企业行为与汇率变动的综合结果。其行业配置建议凸显对资源类资产的偏好,同时警示工业领域短期阵痛。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密切关注企业成本转嫁能力与供应链弹性,以把握通胀升温中的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