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核心通胀连续5月不及预期 关税传导初显端倪)
智通财经APP获悉,美国6月核心通胀率连续第五个月低于预期,因为汽车价格下跌抵消了受关税影响的其他商品价格上涨。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6月核心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9%,都较预期小了0.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美国6月CPI 环比上升0.3%,同比上升2.7%,均与市场预期一致,分别较5月的0.1%和2.4%的涨幅有所上升。
玩具、家具、家电和服装等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品类价格明显上涨,表明企业正将进口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而新车和二手车价格则出现下降。
通胀研究机构Inflation Insights总裁奥马尔·谢里夫指出,若剔除汽车,6月核心商品价格环比跃升0.55%,创2021年11月以来最大涨幅。他在报告中称:"数据证明关税效应开始显现。"
但持续低于预期的通胀数据引发疑问:特朗普总统的关税政策究竟会对消费价格产生多广泛的影响?部分企业通过提前囤积库存或牺牲利润吸收成本,暂时保护了消费者免受涨价冲击。
这份不及预期的通胀报告可能强化特朗普要求美联储降息的呼声。虽然部分官员暗示愿意在两周后的议息会议上降息,但政策制定者对关税影响是短期冲击还是持续压力仍存分歧,大概率将维持利率不变。
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全球首席策略师西玛·沙阿在报告中建议。"尽管关税对通胀的推升可能是暂时的,但在新关税不断出台的情况下,美联储至少应再观望数月。"
数据公布后,股指期货维持涨势,美债收益率震荡,美元走低。
服务类价格(剔除能源)上涨0.3%。近年推动通胀的主要因素——住房成本增速放缓,主要受酒店价格下跌拖累。美联储重点关注的另一项剔除住房和能源的服务价格指标回升至0.2%,其中医院服务价格大幅上涨。
虽然美联储官员强调该指标对判断通胀轨迹的重要性,但其计算基于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该指数对住房的权重低于CPI,这解释了为何PCE更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周三将公布的PPI数据将为月末发布的PCE报告提供前瞻线索。
企业慎言涨价的主因是担忧消费者承受力——今年民众对经济愈发悲观,实际平均时薪同比增速已放缓至1%,创2025年初以来新低。不过耐克和达乐公司等企业近期已宣布提价计划。
由于特朗普最严关税的实施期限从原定7月初推迟至8月上旬,多数企业得以暂缓涨价。但特朗普近期强化了对铜及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关税威胁,并声称不会再次延期。相关方正寻求在期限前达成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