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庆千里局)
文|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重庆商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康股份升级为赛力斯,成为中国现象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重庆港与中国物流集团筹划国资整合事宜,有望进入央企序列;长安汽车更是实现了“身份进阶”,正由央企(兵器装备集团)下属子公司,升级为独立央企。
而重庆的传统工业产业——摩托车领域的故事更是令人感慨。曾经以左宗申、涂建华、尹明善为代表的摩帮大哥们共同造就了重庆摩托车产业的辉煌时代,然而如今只剩下左宗申一个大佬支撑场面。
相比宗申整合隆鑫,力帆的成功和遭遇更加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张力。2019年爆出债务危机后,力帆先是引入吉利集团及重庆两江基金,后旷视科技又入股成为二股东,其创始人印奇出任董事长。近期,新公司又邀请原“华为智驾灵魂人物”王军担任联席CEO。
这支由吉利攒起来的“梦之队”,集合了“传统车企+AI企业+智驾顶尖人才+政府资本”四位一体,依托吉利的制造能力、旷视体系的技术能力、原华为高管的管理能力,以及重庆基金的国有资本和政策护航,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联盟。
从力帆的破产泥潭,到多方共同打造的科技新贵,千里科技俨然是要打造第二个类似华为的智驾体系,这是市面上任何其他车企都暂时还未曾有过的尝试。
本文是来自《巨潮WAVE》内容团队的深度价值文章,欢迎您多平台关注。
01 后传
1992年,当时已经54岁高龄的尹明善,决定拿出全部家当20万元,开始了自己的摩托车事业。不出意料,这个想法遭到了亲友一致反对。
他们的担心确实有道理,因为尹明善曾因“资本主义倾向”坐牢,一度被下放到劳改农场工作,耗费掉了20多年的光阴。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大胆的决定,最终成就了中国民营经济浪潮中的一段辉煌故事。
不幸的是,他带领力帆进军汽车行业之后,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尹明善从“两轮”驶向“四轮”的梦想最终彻底折戟沉沙。2016-2020的5年时间里,力帆巨亏超过133亿元(扣非)。
到2020年8月,因资不抵债,力帆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尹明善这位一代制造业大佬就此陨落,目前已经在“泰康之家渝园”安享晚年。
力帆旋即进入新旧交替阶段。当年年底,在重庆政府与吉利的共同操盘下,力帆引入了满江红基金(吉利主导)和重庆两江产投(重庆国资)等战略投资者。重整后,力帆汽车更名为力帆科技。
两年后,吉利通过增资扩股,拿下了对力帆科技的绝对话语权。在吉利体系内,力帆科技的定位转向换电及B端市场,并推出枫叶和睿蓝两个新能源汽车换电品牌。
不过,相比蔚来和宁德时代在换电市场的声量,睿蓝和枫叶反响平平。2023年,力帆科技营收下滑21.8%,扣非净利润再度转亏。
进入2024年7月,局面再度生变。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透过重庆江河汇以24.3亿元受让吉利持有的19.91%股份,成为力帆科技第二大股东。3个月后,印奇担任董事长。拥有“AI四小龙”的技术基础,印奇为力帆科技制定了“AI+车”的战略布局。
力帆这个沧桑的名字已经无法承载全新的局面,公司很快更名为千里科技。
吉利、旷视双重光环加持下,千里科技开始大面积延揽各领域顶尖人才。6月20日,华为智驾关键人物“华为车BU”前总裁王军空降千里科技,出任联席总裁,全面负责科技业务板块。
这位技术大拿曾负责华为3G/4G战线,并参与创建华为车BU,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从0到1进程中的核心力量之一。
印奇的科技实力、王军的智能汽车履历、吉利的造车经验,在千里科技达成了一个看上去相当完美的“黄金三角”。自此,经历33年的跌宕起伏,力帆从传统的摩托车制造企业,蜕变为智能驾驶赛道里的一个新生力量。
02 AI+车
左手吉利、右手旷视,还有华为原高管助阵,千里科技可谓拿到了“王炸”开局。
经历了2024年的承前启后,印奇担任董事长后,他将2025年定为千里科技“AI+车”战略的布局落地之年。
当前,智能驾驶已经进入落地的关键节点。5月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首次突破百万,渗透率达到53%,为智驾技术的普及提供了深厚土壤。今年前4个月,L2及以上搭载率已经达到60.9%,L2++及以上渗透率为17.84%。智驾已经成为汽车企业争夺的战略高地。
今年年初,比亚迪掀起“全民智驾”大战,高速NOA功能下探到7万元的小车海鸥;而有华为赋能的赛力斯则在高端市场驰骋,跻身2000亿市值俱乐部。
作为一家超大型汽车集团,吉利汽车的市值相比赛力斯还要少500亿元,足以看出市场的态度,也说明其智能化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吉利集团旗下车型品牌众多,目前吉利低阶方案和经纬恒润、福瑞泰克等展开合作,次高阶&高阶方案有1R7V、5R6V、5R8V三套。极氪品牌则秉持Mobileye方案和自研方案两条腿走路。千里科技将肩负为吉利持续输送具备自主技术“智驾炮弹”的责任。
比如,吉利旗下刚刚在港股上市的曹操出行,旗下两款定制车(枫叶80V、曹操60)均由千里科技旗下睿蓝汽车生产,此外曹操还计划在2026年前推出Robotaxi车型。
今年上半年,睿蓝销量翻倍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旗下燃油车出口向好,另一方面主要依赖曹操出行,但这种吉利大体系内的“自产自销”模式,市场上也有质疑之声。
多方赋能下,今年3月3日,吉利正式发布全新“AI+智驾”品牌——千里浩瀚,分为H1、H3、H5、H7、H9五个层级,被看做精准对标比亚迪“天神之眼”。
千里浩瀚H3拥有高快领航、记忆泊车、城区记忆领航,对应天神之眼C;H5具备端到端、城区无图NOA、记忆泊车,对应天神之眼B;最高端的H7和H9则与天神之眼A对标。
值得一提的是,千里浩瀚H9拥有L3冗余框架、双ThorU芯片和多激光雷达配置,被吉利称为行业首个进入量产的L3解决方案。
吉利银河未来的全新产品都将会配备千里浩瀚,吉利中国星也将陆续搭载千里浩瀚,实现高阶智驾的普及。
2025上海车展期间,领克900带着H5/H7抢先问世,目前月销在5500辆左右。另一款重磅车型极氪9X据说将搭载H9方案,拥有L3级别的智驾能力。
印奇此前已经积极唱多自动驾驶,认为当前AI技术正从L2“推理者”向L3“智能体”跃迁,2025年Agent(智能体)的爆发已是业内共识,Agent在汽车上的应用将率先引爆,让车真正从“出行工具”变成“出行智慧生命体”。
由于法律限制,目前我国并未支持L3全域使用。当前能够达到L3级别的车型并不多,根据厂商的说法,目前小鹏G7、尊界S800的硬件已满足L3要求。
如今,吉利具备L3性能的车型上市在即,也标志着千里科技产品的加速落地。
03 复制
“与千里科技一起打造‘第二个华为’,只有这样,吉利才可能在未来的智能化、自动驾驶方面取得领先。”
今年3月,吉利汽车行政总裁桂生悦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直言,吉利若不构建能与华为竞争的生态,未来智能化发展将无望。
今年3月2日,千里科技联手吉利、重庆迈驰、路特斯、江河汇、重庆国资产业基金等,共同投资设立千里智驾公司。
可以看出,这种AI+车企的生态圈,与华为引望十分相似。
“千里浩瀚”是千里智驾与吉利合作的其首个智驾品牌。和华为一样,千里科技的定位不只是做吉利一家企业的辅助。刚刚走马上任的王军就强调,“我们不依赖单一OEM。就像博世服务大众,我们的目标是全球客户,与日韩德车企的谈判也在进行中。”
千里科技在2024年的财报中就明确表示,要把车BU打造成面向第三方整车厂的开放平台。王军入职后,千里科技明显提速,6月23日,发布千里智驾1.0方案,支持L2+级智能辅助,还可根据厂商需求,提供具体方案。
根据规划,千里科技将在未来六个月内发布L3级别智驾方案——千里智驾2.0,明年下半年还要推出Robotaxi场景的L4级智驾方案——千里智驾3.0。
新能源汽车进入智能化决赛的下半场,汽车零件模式也逐渐被重塑。传统的Tier 1模式正在经历从单纯的“方案提供者”到“系统生态整合者”跃迁,千里科技作为一个新入局的角色,也处在了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相比王传福、何小鹏、李斌、李想、小米雷军,李书福是国内资产最为复杂的车圈大佬。当前,吉利星座已有3个轨道面,共30颗卫星在轨运行,覆盖全球90%区域,俨然中国版星链。今年,吉利还将发射“千里浩瀚”等卫星升空。
预期中,这些卫星将构成智驾系统的“天眼”,李书福曾表示:“未来吉利汽车无论在城市、农村,还是在高山、大海、沙漠、草原都能实现永远在线,永不失联。”
基于这些优势,王军的野心是,在未来三分天下的格局中,能够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对于千里科技这家公司来说,吉利既是优势,也是枷锁。
一方面,鉴于体量、影响力的巨大差距,千里科技不会成为“第二个华为”,更像“第二个引望”。
另一方面,由于吉利的主导,千里智驾要想保持独立供应商的身份几乎不可能。有业内人士直言不讳:“吉利的竞争对手有多大意愿会把关乎未来的‘大脑和眼睛’(智能驾驶系统),交给一个由吉利深度主导的公司?”
甚至就连不造整车的华为,也曾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一汽等发出投资要约,但目前,只有长安阿维塔和赛力斯入股引望,其他车企则表现犹豫。
这不禁令人再次联想起原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的“灵魂论”。2021年,陈虹在股东大会上直:言:和华为合作,“上汽很难接受单一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这样会变成‘他是灵魂,我是躯体’”。上汽因此拒绝了华为的智驾方案。
这样的担心放在千里科技身上,只能加一个“更”字。吉利的存在,可以奠定这家智驾新军很高的下限,而这些担忧,可能会限制甚至成为这家公司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