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4万亿美元市值只是起点!英伟达(NVDA.US)海外商业化将引爆新一轮买入窗口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7-17 17:12: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4万亿美元市值只是起点!英伟达(NVDA.US)海外商业化将引爆新一轮买入窗口)

智通财经APP注意到,英伟达(NVDA.US)以4.17万亿美元市值刷新了商业史上的所有纪录,成为当今全球最具价值的公司。考虑到2020年AI热潮尚未全面爆发时英伟达市值仅约3600亿美元,即便最悲观的空头也会为这种增长感到震撼。

分析师Rick Orford认为现在投资英伟达为时不晚,他重申对英伟达的"买入"评级,并非因其4万亿市值或已分析过的所有利好因素,而是因为英伟达如今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芯片销售市场。

此外,投资者需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驱动力。尽管增长惊人,但英伟达的海外商业化才刚起步,天花板远未触及。

对华H20 GPU销售重启

此前出口限制令英伟达H20芯片损失45亿美元,下季度财报预计还将反映80亿美元营收缺口。但形势已现转机。

美国政府承诺发放进口许可证,英伟达即将恢复向中国供应H20及新款RTX PRO GPU。虽然性能不及前代,但搭载Blackwell架构的新品仍将维持溢价。中国AI企业必将踊跃采购,这些交易将显著提振公司营收。

可以确定的是:长期受制于硬件禁运的中国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但商机远不止于此。

中国拥抱AI开源生态

开源模型Deepseek在2023年末横空出世后,百度、阿里等科技巨头相继加入开源浪潮。今日,黄仁勋在北京出席中国国际供应链博览会时,盛赞中国开源AI战略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即便恢复对华销售,通过降低AI开发门槛,英伟达的市场规模仍将呈指数级扩张。

预计中国类似CoreWeave的企业将基于英伟达H20芯片推出普惠型云GPU服务。所有开发者终将汇聚至英伟达硬件平台——毕竟在AI芯片领域,无论是美国竞争对手还是本土厂商,都难以企及英伟达的造诣。

CUDA生态的护城河

即便忽略硬件性能优势,英伟达的CUDA平台仍遥遥领先。多数开源AI模型已针对CUDA优化,这意味着即便中国涌现新的竞争架构,其训练与调优过程仍将默认依赖英伟达基础设施。

开源浪潮的时机对英伟达堪称完美。H20是其能合法销往中国的最强GPU,自然享有定价权。这种趋势还将帮助英伟达穿越地缘政治迷雾——出口限制的核心"国家安全"理由,将随着技术开源而逐渐消解。

Orford认为美国政府此前禁令或是稀土谈判的筹码,而这场博弈显然已达成妥协。虽然具体对华出货量尚未披露,但中国数据中心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已可预见。更令人遐想的是:若其他国家效仿开源模式,英伟达的市值或将突破想象边界。

沙特AI工厂合作计划(HUMAIN)

与沙特HUMAIN的合作是另一重要催化剂。这个依靠石油财富积累数十年的王国,正斥资数十亿美元建设配备"数十万块GPU"的AI工厂,志在成为AI超级大国。项目首期就包含1.8万台英伟达GB300 Grace Blackwell超级计算机。

须知AI进化对算力的需求永无止境,这意味着未来需要更多英伟达芯片。仅此合作就为公司开辟了巨大跑道。

阿联酋星际之门项目

波斯湾对岸的"星际之门"项目同样震撼。这个占地10平方英里(约曼哈顿金融区大小)的1GW计算集群,将采用英伟达GB300处理器。首期200MW集群预计2026年投产,需10万块英伟达芯片。

阿联酋G42负责基建,OpenAI与甲骨文负责运营。随着算力需求增长,英伟达将持续供应芯片——这意味巨额收益。

量子计算布局

为保持领先,英伟达正进军量子计算领域。日本ABCI-Q超计算机配备2000多块H100 GPU,这或是英伟达为"半导体发明以来最大计算革命"铺路之举。

虽然不直接生产量子处理器,但英伟达正将其GPU定位为经典计算与量子计算的桥梁硬件,重现其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成功模式。正如Orford在AI淘金热中的比喻:英伟达始终是卖"镐铲"的人。若判断正确,量子计算领域将再现这一场景。

旗下NVAQC研究中心正在开发支持量子超算的GPU硬件。若取得成功,英伟达股价或将迎来"量子级"飞跃。

NVLink融合战略

最被低估的进展当属NVLink开放战略。表面看英伟达似乎放弃了专有技术优势,实则构建了更精妙的生态陷阱——超大规模客户在定制芯片时将被锁定在英伟达体系内。

谷歌、亚马逊、Meta等开发自研AI芯片本为减少依赖,但英伟达通过NVLink使其ASIC芯片必须与英伟达基础设施集成,反而确保了产品需求。这就像微软在Mac电脑上销售Office软件——非但不损害Windows系统,反而强化了跨平台统治力。

当Marvell、高通、富士通等企业纷纷签约时,可见英伟达几乎零研发成本就开辟了新收入流。

华尔街共识

过去三个月,68位分析师给出评级:49个"强力买入"、12个"买入",仅6个"持有"建议。唯一唱空者给出"卖出"评级。虽然英伟达股价处于历史高位,但这绝非当下抛售的理由。

结论

长期跟踪使Orford确信:当前没有能取代英伟达的候选者。就像流媒体必提奈飞,AI芯片必属英伟达。这种不可替代性解释了沙特、阿联酋等为何愿支付溢价。随着对华贸易问题缓解,英伟达不仅获得更确定的发展环境,更迎来几何级数增长的客户群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