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丁爽解读2025上半年经济:财政发力支撑增长 下半年需要政策组合拳稳预期)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2025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有哪些推动因素,下半经济还将面临哪些压力?
两大因素推动经济增长超预期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在7月17日举行的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总第79期)上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主要由两大因素推动。
第一个因素是提前出口,但这会对下半年的出口订单产生影响。从美国数据来看,目前处于补库存阶段,一季度贸易逆差达创纪录水平,这意味着下半年美国补库存需求会减弱;第二个因素是财政刺激靠前发力,丁爽团队测算,上半年广义赤字率为 GDP 的 9.0%,去年这一比例为 7.1%,今年较去年增加约 2 个百分点。前 5 个月,广义预算赤字实际执行 3.3 万亿,为近年来同期最高。按照全年预算估算,6—12 月还有 9.4 万亿赤字,下半年赤字规模较高,较去年同期实际执行的 8 万亿多出 1.4 万亿左右的额外赤字可执行。
丁爽分析,广义预算之外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上半年已执行超 80% ,总体额度在 2 万亿元,因此今年下半年财政空间比上半年减少。
“从风险挑战角度看,投资表现疲软,尚未形成稳定向好的支撑态势。”丁爽提醒,从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的月度数据来看,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同比为2.3%,一季度为 4.2%,从一季度到二季度增长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投资对GDP的贡献仅 0.9 个百分点,房地产是主要拖累原因。
2025年6月的投资数据显示,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新开工、住房销售及价格均承受压力,此外,基建、制造业投资也出现减速。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增长陷入负增长,为 - 0.6%,这也体现出基建和房地产投资的低迷状况。
下半年通过政策组合拳稳增长
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发展,丁爽认为应该从短期和中长期两方面协同发力,构建政策组合拳。
在短期政策方面,丁爽建议,2025年下半年需要保证预算实施充分且足额,切实通过财政扩张推动经济增长。过去5年,中国广义预算执行并不充分,每年实现的预算赤字比预算赤字低1.5—2万亿元规模。当前经济形势下,基建投资已开始下行,消费补贴虽然已加大力度但额度在2025年下半年会有所减少,可以将财政资源用于进一步加速基建投资,同时保证消费补贴充分实施。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会议提到要优化以旧换新政策,可以将消费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至服务领域;此外,地方专项债、收储土地和收储未出售的房子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出台相关推动政策,同时通过城中村改造等措施。”丁爽说。
丁爽进一步指出,按照以往年份,如果预算没有足额实施,这部分的资源就结转到下一年,建议不要结转,能够设计一个自动触发机制,让剩余的资金能够自动用于可以随时进行的支出,包括城市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助、农村基本养老金,通过一次性发放形式迅速形成消费动能,实现稳增长与惠民生的双重目标。此外,这部分资金还可以用于地方的隐性债务置换,方面债务的置换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解决企业的拖欠问题。
在中长期政策方面,丁爽认为,在去除制造业过剩产能,同时增加服务业产能,补充服务业产能缺口。丁爽团队估算,目前服务业产能仍然不足,即便中国出口数据表现良好,但如果国内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低价销售至海外,不仅会加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还可能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对国内经济造成通缩压力。
丁爽建议,在制造业领域需规范地方政府与企业行为,严格限制低于成本价的不正当竞争现象,以平衡内外需关系。
“在服务业方面,有内生的增长动力,但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丁爽表示,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维持在55%左右,跟发达国家的70%左右的比例还是有较大差距,在通讯、医疗保健、养老、物业管理、金融理财、旅游、文体、娱乐等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加速对内和对外开放,使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