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3.8亿辆存量下的整治挑战:电动自行车进入强监管周期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7-24 18:58:23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3.8亿辆存量下的整治挑战:电动自行车进入强监管周期)

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配套政策实施方案。在行业总量逼近3.8亿辆、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市短途出行主力的背景下,这一被官方称为“覆盖全链条、关乎全民安全”的新标准,意在通过制度引导倒逼产业规范化转型,并试图以更完善的回收、认证和监管机制,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新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在生产端实施,销售端自12月1日起执行。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发布会上指出,该标准修订历时8个月,共完成70余次调研、220多次试验验证、处理意见建议逾5.4万条,修改完善了近200项关键指标。标准对整车的防火性能、制动距离、超速限制、防篡改设计等方面提出更严格要求,明确提出“一车一池一充一码”的管理路径,同时允许取消脚踏骑行装置、提高整车质量上限,以适应市场需求。标准实施后,有望在降低火灾和交通事故风险、遏制非法改装行为、提高整车主动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实质作用。

新标准的实施将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等四部门同步发布《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试图从生产、流通、消费、管理、服务五个维度入手,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过渡路径。具体包括指导企业按新标调整研发、改造产线、重构营销体系,认证机构则需在能力建设和流程设计上加快适配,并明确提出销售企业需与“以旧换新”政策有效衔接,登记上牌部门也需同步调整操作规范。该意见还对淘汰不符合新标的老旧车辆提出节奏管理,设置了至今年底的销售过渡期。

尽管新标准实施后将有效提升产品本质安全水平,但监管部门也坦言,短期内电动自行车相关事故数量仍难以快速下降。国家消防救援局一级指挥长孙毅军表示,全国现有电动自行车总量巨大、老旧车和非法改装车仍占一定比例,即便去年通过“以旧换新”淘汰车辆1200万辆,但与3.8亿辆总量相比仍然有限,叠加充电设施不足和用户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短期火灾隐患依然存在。为此,整治工作专班将围绕22项重点任务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行为规范引导以及火灾全链条溯源调查。

认证监管方面,市场监管总局一级巡视员李春江指出,消费者选购车辆时应重点查看CCC认证标志和产品合格证,并可通过扫码验证证书真伪。除车辆本体外,锂电池、充电器、乘员头盔等也已纳入强制性认证范围。从供应角度看,目前雅迪、爱玛、台铃、绿源等4家企业已获得14张新标准CCC证书;监管部门将持续推动重点企业加快申报,确保新标车辆供应能力及时形成规模。

围绕老旧电池风险,工信部已联合相关部门启动锂电池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包括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开展健康评估与回收工作,探索形成可复制路径。目前各省已摸底电动自行车使用年限结构,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保有量均超过3000万辆。今年起,老旧锂电池回收任务已被纳入国务院安委会对各省的安全生产考核。下一阶段,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压实企业责任,推动检测回收站点科学布设,并引导用户逐步建立“像体检一样”检测电池健康状态的习惯。

为引导行业整体转型,工信部自去年起建立电动自行车行业“白名单”制度,目前已有30家企业纳入管理范围,涵盖14个主流品牌,总市场份额超过60%。这些企业通过成立自律联合体、率先推进新标准车型认证、加强产线改造及安全生产标准化,逐步形成示范带动效应。第三批白名单公示已结束,预计将很快正式发布。主管部门表示,后续将强化动态监管机制,推动“白名单”与淘汰机制联动运行,以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

在标准执行方面,工信部提出以“常态化监管和长效化实施”为目标,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事故溯源、质量追责、社会宣传、行业自律等机制,将强制性标准转化为行业底线与制度约束力,推动电动自行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官方提醒,在销售过渡期内仍符合旧标准的车辆允许上市,但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符合新标准的产品,从源头降低安全隐患。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