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中国和世界更多可能 | 经观社论)
在7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昌林宣布,经党中央批准,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海南全岛封关运作。这意味着海南自贸港进入了开放发展新阶段。
从2020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这5年我们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经济全球化遭遇了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世界经济蹒跚前行,中国经济也面对持续的下行压力。在此情形下,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形起势,迎来了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殊为不易。
因改革开放而兴的海南由此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跑线上。全岛封关运作之后,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核心的政策制度全面铺开:“零关税”商品范围将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占全部商品税目的比例达74%,相比封关前提高了近53个百分点;对从海南自贸港进入内地的货物,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施高效便捷的查验放行,加工增值达到30%的货物可免关税销往内地;对“零关税”货物、放宽贸易管理措施货物等实行低干预、高效率的精准监管。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深度参与全球竞争的同时,海南的产业竞争力必须得到培育和提升。上述政策措施的落地,结合海南自贸港“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安排的逐步实施,意味着岛内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明显降低,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推动本地制造业向产业增值高地转变,逐渐发挥出产业集聚的磁吸效应。
5年前规划的海南自贸港图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过程中,海南在构建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伴随着自身产业竞争力的逐渐提升,海南的开放力度也越来越大。可以肯定,封关运作之后的海南自贸港,会给在海南投资兴业发展的人们带来更多的获得感,也会带给中国和世界更大的可能。
不仅如此。海南启动全岛封关运作选择在12月18日,中国人对这个日子有着特殊的记忆——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此时此刻,中国也向世界传递着清晰的信号。
从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到金融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财税制度改革,乃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海南自贸港的创新实践和探索,对未来一个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具有示范和借鉴意义。特别是中国正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这是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海南理当承担的使命。世界由此也会将海南视为中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今天的世界来说,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更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海南自贸港已经成为地区互利合作的新热土、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引擎。相信随着封关政策准备就绪、软硬件条件全面完成,海南自贸港必将加速崛起,成为中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