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陈美宝:香港力推“铁海陆江”多式联运+绿色航运 数据平台成三大中心战略纽带)
智通财经APP获悉,7月28日,香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出席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峰会2025致辞称,国家支持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三个中心的战略定位。我们常说这三个中心都非常重要,亦是传统优势。其实三者之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而数据可以作为三者的连系。现时面对关税战、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都受不明朗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格局都在逐渐重塑中。我们经常跟航空、物流、航运界别的业界说要团结一致,亦要有破局精神,要在现时很大的挑战之中寻求突破。金融中心支撑物流和货运方面的发展,而贸易中心亦靠机场或货柜码头的运作承载货物,所以三者的确是缺一不可。
陈美宝续称,大家不得不知,虽然说港口吞吐量面对不少挑战,但在国际航运综合实力来说,香港位居第四,这不只包含吞吐量,更是质素和效率,及高端海运服务。我想借今日的机会做两个宣传:第一,接下来在航空和航运方面会有铁海陆江的概念,将距离香港非常远的货物透过香港与世界接轨。可以透过铁路接通海运或陆运,现时不少内陆城市例如成都、重庆以至广西已加强跨境电商甚至快检,通过高铁连接驳船来港。内地现时亦积极建构运河,将货物运到枢纽机场和港口,所以透过今日所说的数据平台,特别是PCS,将可以促进多式联运。
第二,在航运或航空方面,会迈向低碳和零碳。会建立平台,将内地新能源供应商和香港的船务运作或融资汇聚起来。最近,我们和国家商务部已经建构了平台,将不同持份者或企业连在一起。我很希望Project CargoX或商业数据通的概念可以放在绿色金融,不单金融产品可以更丰富和多元化,在航空和航运方面都可以助力我们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
原文如下:
运输及物流局局长出席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峰会2025致辞
以下是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今日(七月二十八日)出席香港金融管理局数据峰会2025的致辞全文:
Eddie(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Fred(香港机场管理局主席林天福)、Mary(香港银行公会主席禤惠仪)、Howard(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李达志)、各位金融界和银行界的朋友:
多谢Eddie的邀请,很荣幸出席今日二○二五年数据峰会,亦是运输及物流局首次参加这个峰会,别具意义。
刚才参观展览摊位时,银行界、金融界和物流界提出了很多共通点,Eddie的开幕致辞证明了这点,给予我们很多正面的能量。运输及物流局负责推动香港对内和对外的交通和运输物流的工作,而推动社会的发展「power」很重要。说到「power」,我们局方最近常说绿色能源。我今日不跟大家谈能源,而是谈数据。正如Eddie所说,谁主宰数据、掌握数据,谁就可以定义未来。数据真是很「powerful」。
国家支持香港作为金融中心、航运中心、物流中心「三个中心」的战略定位。我们常说这「三个中心」都非常重要,亦是我们的传统优势。其实三者之间息息相关、环环相扣,而数据可以作为三者的连系。我们现时面对关税战、全球贸易和供应链都受不明朗因素影响、全球经济格局都在逐渐重塑中。我们经常跟航空、物流、航运界别的业界说要团结一致,亦要有破局精神,要在现时很大的挑战之中寻求突破。金融中心支撑物流和货运方面的发展,而贸易中心亦靠机场或货柜码头的运作承载货物,所以三者的确是缺一不可。
今日很开心看到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动数据升级转型,亦邀请了运输及物流局和我们的业界参与你们的Project CargoX。刚才参观摊位,我感受到有很多业界都在推动这方面的发展。Project CargoX正正是透过数据进行跨界协作,藉着数据协助例如中小企突破以往贸易和物流融资时的痛点。
我们经常说需要打通数据和货物流通,航空方面,我知道Fred稍后和大家分享在航空方面如何做到关于数字和数据的平台,他们在这方面一直领先。我经常向Fred表示我很羡慕,为何在港口和航运物流不可以做类似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令我们裹足不前?我们的业界一直很希望可以做到这一方面,今年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在立法会取得拨款,由政府注资、政府牵头、政府带领,作为担当冲破这一步。我们成功取得拨款后,在今年下半年会积极构建整个系统,但过去一两年我们已就所有基建和系统的连接进行试验及试点,所以在某些物流供应链上,我们已和业界有实战经验。二○二六年即明年的一月,我们就会构建好系统供业界使用。刚才大家如果有机会经过我们的摊位,可以了解到我们不会等构建完毕才让业界使用。事实上,透过这个系统,我们的数据会有三个特点:第一,整个货物追踪会透明化;第二,因为系统是政府构建及营运,业界可以不用担心数据外泄、又或担心竞争者的情况,政府会主持公道,Let's do it;第三,透过数据在平台进行连接,我们希望做到货物追踪,从而助力贸易融资,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平台上追踪例如冷链货物由出发点至目的地期间的实际的位置、以至温度管控的资讯。
刚才很多银行界朋友在展览摊位向我们提及可以协助中小企贸易及融资,我在这方面不一一重覆,但在物流和航运界别而言,我们的确要关顾中小企。中小企很多时候要是处理一票货的流转,但融资时现时大都是用纸本证明,这不单令成本增加,审批时间亦长,以后资讯和数据便可取代纸本验证。我们抓紧时间,负责营运这个系统的代办LSCM(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已和业界有更进一步的试验计划和应用场景,亦有业界已经加入推动和试验增值功能,包括货流验证和融资,进一步减省信贷成本和缩短审批程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刚才展览摊位提到跨境物流。我们在取得PCS(港口社区系统)的拨款后,已经第一时间进一步加深跨境或者区域协作。我们很希望能连通世界,所以已率先在五月和广东省电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将港口社区系统与广东的电子口岸办公室对接,方便日后业界「一单两报」。在航运来说,他们可以预先填报、预先报关,整个流程就可以更快。
大家不得不知,虽然我们说港口吞吐量面对不少挑战,但在国际航运综合实力来说,香港位居第四,这不只包含吞吐量,更是质素和效率,及高端海运服务。我想藉今日的机会做两个宣传:第一,我们接下来在航空和航运方面会有「铁海陆江」的概念,将距离香港非常远的货物透过香港与世界接轨。我们可以透过铁路接通海运或陆运,现时不少内陆城市例如成都、重庆以至广西已加强跨境电商甚至快检,通过高铁连接驳船来港。内地现时亦积极建构运河,将货物运到枢纽机场和港口,所以透过今日所说的数据平台,特别是PCS,将可以促进多式联运。
第二,在航运或航空方面,我们会迈向低碳和零碳。我们会建立平台,将内地新能源供应商和香港的船务运作或融资汇聚起来。最近,我们和国家商务部已经建构了平台,将不同持份者或企业连在一起。我很希望Project CargoX或「商业数据通」的概念可以放在绿色金融,不单金融产品可以更丰富和多元化,在航空和航运方面都可以助力我们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
我希望大家稍后有时间的话可以参观LSCM的摊位,我亦希望多谢今日在座的物流业界朋友,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不可以这么快取得拨款及建构这个系统。多谢大家。
完
2025年7月2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19时0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