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拉夏贝尔重整完成谋复兴)
前路充满挑战
作者 | 胜马财经 马成
编辑 | 欧阳文
从巅峰陨落到艰难求生,这家曾拥有近万家门店的女装巨头能否在王国良带领下重写命运?
近日,曾被誉为“中国女装第一股”的拉夏贝尔发布公告,公司实控人正式变更为王国良。此举标志着这家从退市深渊挣扎求生的服装企业完成了历时近两年的重整程序,迈出了复兴之路的关键一步。
新任实控人王国良通过其控制的金穗丰华持有拉夏贝尔65%的股份,其控股的广穗电商作为国内排名靠前的代理运营服务商,将为大时尚板块注入电商基因。重整落定之际,王国良高调宣布将“为中国快时尚行业树立一个转型标杆”,试图唤醒这个沉睡数年的国民女装品牌。
新主入局,重整棋局
公告显示,金穗丰华成为拉夏贝尔控股股东,而王国良持有金穗丰华99%的股权,由此成为这家昔日服装巨头的新掌舵人。这一股权变更标志着自2023年9月启动的破产重整程序最终完成。
王国良并非服装行业的新面孔,其掌控的广穗电商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领先的代理运营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大时尚板块,这一背景为拉夏贝尔的线上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整计划的核心是五大方向:化解历史债务、剥离低效资产、实施“一牌一策”重塑品牌矩阵、推动产业资源规范化、修复信用体系并重构供应链。其中,2.2亿元重整资金已在今年5月全额到账,为债务清偿提供了实质性保障。
一个国民品牌的陨落
拉夏贝尔的故事曾是中国女装行业的一段传奇。1998年创立后,它凭借多品牌、全渠道策略迅速崛起,2017年登陆A股,成为国内首家“A+H”两地上市的服装企业,头顶“中国女装第一股”光环。
巅峰时期的拉夏贝尔风光无限,天风证券2017年研报显示,其市场占有率达5%,在国内女装品牌中排名第一。创始人邢加兴更是凭借40亿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成为曾经福建南平首富。
危机在2018年悄然降临,当年公司营收虽破百亿,却出现1.56亿元亏损,成为上市后首次亏损;2019年亏损迅速扩大至惊人的21.66亿元,随后陷入连续六年亏损的泥潭。
多米诺骨牌接连倒下,2020年实控人股份被司法冻结,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2021年因资不抵债被申请破产清算;2022年5月从A股退市;2024年11月,H股上市地位被正式取消,彻底告别资本市场。
直营扩张埋下崩塌隐患
多位行业分析师指出,拉夏贝尔的陨落源于三重致命伤:
盲目扩张追求规模,2011年公司门店仅1841家,到2017年已飙升至超9000家,且全部采用成本高昂的直营模式。疯狂开店使租金、人工等刚性成本剧增,2018年仅销售费用就高达60亿元。
多品牌战略陷入同质化,公司旗下曾拥有La Chapelle、Puella、Candies等十余个品牌,但定位模糊、设计趋同,未能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内部管理失控,2019年创始人邢加兴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暴露内控漏洞;2021年公司更是一年更换四任董事长,管理层动荡加剧经营恶化。
与此同时,库存积压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电商崛起的关键时期,拉夏贝尔仍执着于线下扩张,错失转型良机。当优衣库、ZARA等国际品牌加速数字化时,拉夏贝尔线上布局显得迟缓而被动。
新战略押注线上转型
现在的拉夏贝尔正全力撕掉“破产”标签。今年6月,公司以抖音“618”女装销冠身份高调回归大众视野。但业内人士指出,这一战绩是“破产的情感动能、抖音流量红利与轻资产运营三者共振的结果”。
转型路径已明确转向线上突围,6月,拉夏贝尔与快我服饰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渠道拓展、供应链协同等领域深度联动。而王国良掌控的广穗电商资源,为其提供了关键的电商基因与运营能力。
轻资产模式成为新选择,与巅峰时期近万家直营店相比,截至2024年末,拉夏贝尔全国线下经营网点仅剩104个,重整计划明确未来将关闭低效门店,提升评效,从“线下为主”转向“线上线下协同”,甚至将线上定为“主战场”。
红海市场中艰难重生
拉夏贝尔的复兴之路布满荆棘,在它缺席的五年间,中国快时尚市场已“改天换日”。智研咨询数据显示,行业线下布局趋于饱和,品牌销售重心加速向线上倾斜。但线上竞争异常惨烈,拉夏贝尔天猫旗舰店粉丝数远落后于优衣库和ZARA。年轻消费群体转向个性化和性价比的选择,让这个传统品牌面临用户断层风险。
沉重的历史债务仍未完全化解,经法院确认的债权高达47.16亿元,今年到账2.2亿元资金只是杯水车薪,如何平衡偿债压力与经营投入,考验着新管理层智慧。
品牌重塑更是核心挑战,“‘618’战绩能否转换为长期价值,还需在品牌重塑与运营效率上做出颠覆性变革”,一位业内人士直言,“否则在高度竞争的快时尚市场中,复兴之路将异常艰难”。业内专家认为:拉夏贝尔需要重新定位消费人群与产品风格,仅靠营销难以持久,必须以有特色的产品重新赢得职场女性青睐。
上海总部旧址的玻璃幕墙仍反射着阳光,但那里已不再有拉夏贝尔员工进出的身影。今年初,公司以7折拍卖价值9.5亿元的总部基地却无人接盘,最终流拍的冷清场景与当年近万家门店的盛况形成残酷对比。“中国版ZARA”的称号已成往事,如今,王国良手中的拉夏贝尔更像一个试验场——测试一个曾被市场抛弃的品牌,能否在电商基因注入、轻资产运营的转型中重获消费者信任。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