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全球市场 - 正文

微软(MSFT.US)2025财年Q4业绩会:下一财年Q1资本支出300亿美元 全年支出前高后低

来源:智通财经 2025-07-31 15:49:2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微软(MSFT.US)2025财年Q4业绩会:下一财年Q1资本支出300亿美元 全年支出前高后低)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微软(MSFT.US)召开2025 财年第4季度业绩说明电话会。微软表示,全年资本支出及 Q1 超 300 亿美元的指引,需基于公司有 3680 亿美元合同积压订单待交付(涵盖整个微软云,不仅 Azure)。资本支出同比增速会下降,但服务器、GPU 等短期资产投资,与积压订单和需求曲线密切相关。

谈到利润率,重点不仅在于成本控制,更要靠推出有竞争力、创新且能抢占份额的优质产品,拉动收入增长——收入及收入增长是提升利润率的持久方式,能形成自我强化。其次,微软正运用所有技能提升效率,无论技术栈哪一层,S 曲线的复利效应都会显现。公司在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也在扩建,因此即便持续投入,效率也会提升。此外,需不断吸纳优秀人才,聚焦市场规模大、成功率高的产品和机遇。做好这三点,方向明确且专注,就能确保利润率达标。但核心始终是产品,以及向客户交付产品的能力——这是公司的重点。

Q&A

Q:软件公司通过 SaaS 实现 AI 货币化的最佳方式是什么?M365 Copilot 等横向通用应用与 Agent 端针对性功能的货币化存在差异吗?应如何看待 SaaS AI 利润率的长期轨迹?

A:若不局限于 SaaS,从服务器到云的转型本质是服务器使用的扩展——过去部署服务器门槛高,市场规模有限;而云服务灵活、门槛低,带来了数量级增长,当前 AI 领域正经历类似变革。

若认同 “智能是计算的对数”,计算量将增长,需高效利用以持续创造智能。基础设施(含数据层、应用服务器)等经典类别会保留,但规模将扩大 1-2 个数量级,且每 GPU 所需存储和计算的比例是其指数级增长的指标。

应用层中,SaaS 应用正整合智能 Agent、聊天界面及自主 Agent,其他编码工具也在增加更多 GitHub 存储库。GitHub 的 monetization 围绕企业版及 Copilot 等功能展开,这与 Microsoft 365、Dynamics 365 一致,开放数据层、业务逻辑层和 UI 层可提升使用率,进而体现在业绩中。

此次转型的货币化工具类似,包括按用户分层(部分与消费挂钩)及纯粹消费模型,这些模式将随 AI 模型能力提升持续融合,团队会优化模型使用以匹配工作需求,这是未来的基础。

Q:这已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可观增长,能否说明推动客户迁移的两三个特定催化剂?您认为这种增长趋势的持久性如何?

A:1. 客户迁移持续健康,如雀巢的 SAP 实例、大量数据及服务器迁移,目前尚处中局,远未到终点。

2. 云原生应用大幅扩张,包括典型云原生企业,部分客户因 AI 而来,却不仅限于 AI 业务,持续留在 Azure。

3. 新增大量人工智能工作任务。

Q:本季度业绩全面强劲,有什么是你原本认为不会出现、但实际看到了的意外情况?对于此次超预期的上行表现,你有何看法?

A:没有什么事真的让我们惊讶,但在开发人工智能应用程序时,我们注意到平台已不只是一个模型和一个 API 调用。一年前这可能是最先进的技术,而现在出现了非常有状态的应用程序模式,甚至需要对应用程序堆栈进行不少重新思考。

比如存储层,其复杂程度涉及构建多少索引或通过预处理,会影响提示词或上下文工程的质量。如今,Azure 搜索、Fabric、Cosmos DB 等产品及相关框架愈发强大,能支撑重要应用的构建。

令人欣喜的是,公司内外对技术堆栈的学习曲线扩散速度很快,应用程序的构建速度也大幅提升。就像关系数据库出现后,人们花了一段时间才构建出 ERP 系统,而现在我们正以极快的速度构建非常复杂的应用程序,这基于新兴市场的成熟度。

Q:从与客户的交流中,你发现他们对 “Copilot 仅是起点,后续会拓展得更为广泛” 这一点有何认识?

A:即便是 Copilot 内部,也已有分析师、研究员及各类第三方 Agent,远不止 “请求 - 响应”,而是生成应用程序自主运行再返回结果。但用户界面(UI)仍很重要,即便对异步工作——指令、监控异步工作都需要 UI(可能不是聊天界面),还需能检查异步工作内容。

以 GitHub 为例,即便不用 GitHub Copilot 创建核心代码提交或 [合并] 请求,即便用其他工具写代码,其代码审查 Agent 的使用量仍大幅增长。所有系统都在发生类似情况。

因此,一切始于侧重聊天的 UI,但很快会超越这一范畴,这在 M365、Dynamics 365 和 GitHub 中都能体现。

Q:此前你提到能在加速 Azure 增长的同时放缓资本支出,且已做到,未来展望如何?下季度资本支出指引是云服务业务向好的积极信号,结合萨提亚所说 AI 技术栈消耗更多基础设施,未来几年资本支出曲线与 Azure 增长率的关系应如何理解?我们是否已到需持续投入、同时期待推理和应用突破以形成更丰厚毛利率结构的阶段?

A:先明确,全年资本支出及 Q1 超 300 亿美元的指引,需基于我们有 3680 亿美元合同积压订单待交付(涵盖整个微软云,不仅 Azure)。我对支出的投资回报率、与业务的相关性很满意,这些支出与需交付的合同业务直接相关,需团队高效部署产能。资本支出同比增速会下降但服务器、GPU 等短期资产投资,与积压订单和需求曲线密切相关。1 月曾希望 6 月供需改善,现在希望 12 月更好——这并非因我们放缓资本支出,即便加速投入,需求仍在增长。

我不聚焦预测收入与资本支出增长的交汇点,更关注积累订单、拓展业务和交付产能,目前投资回报率良好。不希望大家过度关注转折点,扩张阶段设定时间点易在市场份额和业务拓展上过于保守,我的精力更多在此。

还有一点我上次财报也提过:托管商和超大规模服务商的区别在于软件,这点在这里同样适用。我举的 GP40 例子全靠软件,即便是过去一年的优化也是如此。我们能用软件技能让任何硬件性能提升数倍,这正是收益来源。

但如前所说,扩建 “工厂” 时不应拖慢进度,而要多线并进,这会随时间产生复利效应。谈到软件层时,提到与叠加的 S 曲线关联,这点很重要。要知道,我们在之前的云转型中就见过这种情况,当时也是这么做的。如今,同样的技能和逻辑将以更快速度推动这次转型。

Q:全年营业利润率预期持平,在业务组合向 Azure 及更多 AI 相关产品倾斜的情况下,你能否详细说明如何平衡这些取舍并抵消组合变化的影响?在内部利用 AI 带来的生产力提升方面,有哪些值得强调的内容?还有其他支撑全年预期的因素吗?

A:谈到利润率,重点不仅在于成本控制,更要靠推出有竞争力、创新且能抢占份额的优质产品,拉动收入增长——收入及收入增长是提升利润率的持久方式,能形成自我强化。

其次,如之前与卡什谈及且萨提亚也提到的,我们正运用所有技能提升效率,无论技术栈哪一层,S 曲线的复利效应都会显现。我们在推进这项工作,同时也在扩建,因此即便持续投入,效率也会提升。

此外,需不断吸纳优秀人才,聚焦市场规模大、成功率高的产品和机遇。做好这三点,方向明确且专注,就能确保利润率达标。但核心始终是产品,以及向客户交付产品的能力——这是我们的重点。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