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机会!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下半年这些领域政策力度最大)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决定10月召开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十五五”规划),为新的五年发展擘画蓝图。从这次会议中,能看出哪些经济风向和民生信号呢?
观点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下半年经济政策定调与重点领域施策方向
在未部署增量政策上,会议要求“持续发力、适时加力”,落实落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财政政策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货币政策用好结构性工具支持相关领域。原因在于上半年GDP增速达5.3%,高于预期目标,且专项债发行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投放仍有空间。不过,政策会根据基本面调整,若经济恶化,增量政策仍可能加码。
在重点领域施策上,强调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而非持续直接补贴消费行为。下半年商品消费国补加码可能性低,近期民生政策密集落地体现了这一导向;延续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降低对刺激政策的预期;推动市场竞争秩序优化,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产能治理预计更多针对无序竞争领域;强调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回稳向好势头。
中金: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消费地产科技等重点领域施策方向明确
会议明确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三季度将重点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若四季度经济出现超预期走弱,可能采取提前下达明年政府债额度或通过机构利润上缴等方式补充财政缺口。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再次强调要"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持续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加速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货币政策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重点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出降低融资成本未必需要通过降息来实现,而是更侧重于降低非利息成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发展和消费等领域。
消费政策出现明显转向,从直接补贴转向"民生保障+服务消费"双轮驱动。重点培育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新增长点。近期已落地的育儿补贴、免费学前教育等政策,体现了对"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的支持。会议淡化房地产短期刺激政策,强调"高质量城市更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线城市改造预算达250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同时,会议重申要严控隐性债务,推进"留改拆"模式,避免大拆大建。
针对部分行业存在的"内卷"现象,会议提出要重点治理光伏、水泥、化工等行业的无序竞争。与市场预期相比,政策力度相对温和,更强调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同时要求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从源头上防止产能过剩。
科技创新获得政策强力支持,数据显示科技贷款余额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已超2500亿元。会议特别强调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会议首次明确提出要"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推动内外资更广泛参与。这一表述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提升到新高度,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制度性建设举措出台。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房地产工作思路出现变化
3月份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5月15日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7月份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近期发布的住房租赁条例等。从这些新的政策部署可见,住房回归到大宗消费品、一般消费品的背景下,随着供求关系重大变化,过去的模式难以为继。
新时期,城市更新作为城市新的增长动力,具体到住房或房地产,就是要通过存量更新、品质提升,既能激发住房消费不断升级动力,同时也将房地产成为新市民扎根城市,新产业、新经济培育的载体,从而发挥房地产在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尤其是政治局会议单独提出了城市更新,这是贯彻和延续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是突出将城市作为新时期城市新的增长动力,在会议上进一步落实。
另一方面,在防范化解风险相关内容中,提出城市更新,特别是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其逻辑是:告别大拆大建,将存量更新与城市功能修复、配套短板补齐、新型城镇化、内需动力打造、产业业态培育等结合起来,既可以避免大拆大建导致房地产风险和问题积重难返,也可以避免大拆大建导致的地方债务和隐性债务。高质量的城市更新,具有在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的功能。
同时,城市更新还能改善存量物业的功能和效率,满足居民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需求,比如老旧小区改造、文旅功能植入、新消费场景的打造。而且,公共设施补短板、保障房筹集建设等,还能促进外来人口本地化、市民化,这些也是住房可持续发展和内需引擎打造的路径。
丁祖昱:城市更新,房地产发展新引擎
本次会议对房地产的表述仅22字,为近年来最短,虽未直接提及"房地产"三字,但重点强调"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政策表述从过去的"加力实施"升级为"高质量开展",体现了政策重心的转变。
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三大积极变化:新房二手房成交总量同比转正、6月70城房价降幅收窄、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4个月下降,显示前期政策效果正在持续释放。
城市更新政策自2019年首次提出以来不断升级,从"实施"到"大力实施",再到"加力实施",直至本次会议的"高质量开展",这一演进过程与我国城镇化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的发展阶段转变相呼应。2025年,城市更新政策加速落地,5月出台《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7月发布《城市更新规划编制导则》,住建部明确三类重点项目:2000年前老旧小区改造、扩大至全国地级市的城中村改造,以及聚焦"一老一小"的完整社区建设。
从市场规模看,2019年以来全国已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2022年起年项目超6万个,总投资达万亿级;据测算,"十五五"期间城市更新总投资预计达4.48万亿元,年均约9000亿元。
2025年城中村改造预计将拉动2亿平方米商品房去化。在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通过货币化安置(房票等)激活存量市场,以"好房子"供给满足改善需求,推动建立"人房地钱联动、租购并举、存量增量统筹、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房地产新发展模式。
中指研究院:城市更新与债务化解成重点
本次会议高度肯定了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取得的成效,为市场释放信心,同时强调宏观政策将适时加力,并指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未来随着宏观经济以及房地产市场运行形势的变化,预计更多政策仍有加力空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仍是政策目标,短期或更多聚焦在已出台政策的有效落实。
与此同时,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当下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房地产领域的聚焦点,未来各项配套政策有望加速落地。
另外,“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是会议重点提及的内容,各项举措落实有望释放地方政府落地房地产政策的灵活性,提升政策效果。
易居研究院: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 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加码
下半年房地产要发挥出更大的产业作用,一要围绕“四稳”目标促进购房市场、开发投资、城市更新、风险防范化解等领域做好系列工作。二是要在市场更稳的基础上,积极促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等各项工作开展。三是要把握城市更新的重要抓手,促进住房消费和投资的更好发展。
明确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的两个“力”,即持续发力和适时发力。从房地产角度来看,要把握四点。一要充分认识到政策工具的方向、二是要充分用足用好政府债券、三是要持续关注房贷等领域的宽松政策导向、四是要重点关注经济大省的房地产政策。
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的重点在于要促进内需潜力的提振。一是购房消费依然需要提振、二是要积极关注新的消费需求和潜力、三是要和其他重要领域的消费进行结合。
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就业工作是目前经济工作中和促消费同样重要的工作。各地下半年要持续做好促就业的有关工作。此次提及对重点群体的就业进行关注,包括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