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Coinbase(COIN.US)FY25Q2电话会:目前衍生品业务处于初期 但交易量已实现周环比翻倍)
智通财经APP获悉,近日,Coinbase(COIN.US)召开了FY25Q2财报电话会。Coinbase提到,公司对衍生品业务路线图满怀期待。过去两周,公司向美国零售用户推出了境内首款永续合约产品。衍生品交易占加密货币市场的 75%,其中超 90% 在海外进行。目前该业务处于初期,但交易量已实现周环比翻倍,势头良好。公司短期聚焦于提升流动性、未平仓合约量和交易量以抢占市场份额,暂不关注盈利,未来几个季度会进一步说明其对收入的贡献。
永续期货此前是海外加密交易的主要品类,此次落地美国耗费了大量技术、监管和政策层面的努力,这正是公司擅长的——整合技术与政策能力推动业务落地,目前已初见成效:二季度衍生品交易量超 1 万亿美元,未平仓合约量创 10 亿美元历史新高,进展显著。
Coinbase指出,公司并不与 Visa、万事达卡竞争,反而在实体卡业务上多有合作。但去中心化协议与之形成竞争,开放标准更高效公平,类似互联网的发展逻辑,能降低成本、推动信息传播民主化,减少守门人,这是即将到来的巨大变革,Visa 和万事达卡也在积极涉足稳定币和加密货币领域。
公司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服务有消费需求且期待更好奖励的加密货币持有者;另一方面满足希望降低手续费的商户和企业。比如与 Shopify 的合作中,商家节省了手续费,并向使用 USDC 消费的客户提供 1% 现金返还,提升了市场效率。Coinbase 既为其他机构搭建基础设施,也开发自有产品。稳定币可能取代部分现有网络,但相关公司可通过节点盈利,若拥抱数字资产未来,会有充足发展空间。
Q&A
Q:Coinbase 计划如何推出代币化证券,并在需求增长时争夺市场份额?与传统金融和代币化证券相比,Coinbase 如何确保风险管理?股票代币化或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有时间线吗?
A:我们对代币化证券满怀期待,其意义类似推出数字美元 —— 就像银行账户里的美元可 1:1 铸造成代币一样。加密货币有望革新证券领域的金融体系,虽具体发展尚不明朗,但围绕证券的全球化分销存在诸多机遇,比如全球许多难以开设经纪账户的地区对美国资产需求旺盛,且代币化证券领域可能出现永续期货等新型市场,还能实现实时结算、24 小时交易、碎股交易,甚至链上新颖的投票和治理形式,最终资产上链将释放巨大价值。
实现这一目标需多步骤推进,可能需与传统经纪商合作,底层资产托管方式很关键,而风险管理(针对保证金交易等需求)是我们的强项。这取决于能否招募到科技和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建系统,而 Coinbase 过去 12 年擅长打造最可信、合规且易用的产品,用户无需了解底层区块链技术,只需能交易资产即可,这也是我们的方向。
Q:Base 应用在营收和使用量上的预期增长如何?为推动大众广泛采用 Base 上的区块链身份,以与 TikTok、Meta 等主流科技公司竞争,正在采取哪些措施?
A:我对 Base 满怀期待。它是我们在加密货币实用性前沿的尝试,整合了过去 10 年行业共建的多项技术,如基于 ENS 的去中心化身份、USDC 稳定币、可扩展区块链、去中心化协议等,是一款处于测试阶段的超级应用,目前已有 70 万人排队等待,需求旺盛。
最令人兴奋的是,内容创作者(无论创作播客、艺术品、视频还是文字)能直接从受众处获利,这改变了互联网传统广告驱动模式,因互联网有了原生货币层。我们的目标是让 10 亿人上链,Base 这类自托管钱包及相关新应用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不过任重道远。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如 Base 名称)由用户免费获取并掌控,相关数据不由大科技公司控制,这种新模式会吸引大量消费者和创作者。
Q: Coinbase 与 PNC 银行合作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未来有与其他银行合作的计划吗?
A:我们的目标是拓展市场。许多公司进入加密领域,但不愿自行搭建复杂的私钥存储、区块链整合、链上交易支付等设施,因此选择与经验丰富的 Coinbase 合作。
我们很早就将内部服务对外开放,作为 “加密即服务”(CAS)提供给第三方,类似亚马逊 AWS。目前约 240 家机构使用我们的服务渠道,近期刚宣布与 PNC 银行合作,同时也在推进与摩根大通、eToro、Revolut、Webull 等的合作,后续还有更多。
预计多数财富 500 强企业终将整合加密业务,就像使用互联网一样。有意向的企业可搜索 “Coinbase Crypto as a Service” 了解合作。
Q:稳定币及支付体系的目标客户是谁?如何在市场中形成差异化优势?是否计划颠覆西联汇款、Visa 或银行?如何看待我们的产品体系与市场上其他支付产品的竞争?
A:支付领域庞大,涵盖商户、电商、点对点支付等。我们首先聚焦 B2B 支付,尤其是跨境领域,其市场机遇约 40 万亿美元,B2B 占 75%。稳定币在此已获一定应用,年交易量从两年前的近乎零增长至约 1000 亿美元,增速迅猛。
我们依托全栈支付方案推向市场:
有最受欢迎的二层解决方案 BASE,可实现全球范围内每秒不到 1 笔、费用不到 1 美分的高效支付;
与 Circle 合作的 USDC 是最受信任的受监管美元稳定币;
还有为企业和开发者打造的支付 API,以及能满足消费者用加密货币消费的应用和实体卡。
我们是全球少数拥有这类全栈方案的公司,正推动支付变革。
已有不少企业咨询合作,我们已宣布与 Shopify 等的合作,后续还会有更多。这是我们当前重点关注且增长潜力巨大的领域。
Q:Coinbase 长期来看在支付领域定位如何?本季度与 Shopify 和 Commerce 的两大合作公告背后,是计划打造一个向所有人开放、可替代 Visa 和 MasterCard 的网络,还是为 Coinbase 客户(如通过 Coinbase 信用卡)创造用例?两者兼具是否合理,最终重点在哪?支付业务的盈利点是交易手续费、来自 Circle 的 USDC 支付收入,还是 Coinbase 有望同时获取这两部分收入?
A:Coinbase 并不与 Visa、万事达卡竞争,反而在实体卡业务上多有合作。但去中心化协议与之形成竞争,开放标准更高效公平,类似互联网的发展逻辑,能降低成本、推动信息传播民主化,减少守门人,这是即将到来的巨大变革,Visa 和万事达卡也在积极涉足稳定币和加密货币领域。
我们从两方面发力:一方面服务有消费需求且期待更好奖励的加密货币持有者;另一方面满足希望降低手续费的商户和企业。比如与 Shopify 的合作中,商家节省了手续费,并向使用 USDC 消费的客户提供 1% 现金返还,提升了市场效率。Coinbase 既为其他机构搭建基础设施,也开发自有产品。
稳定币可能取代部分现有网络,但相关公司可通过节点盈利,若拥抱数字资产未来,会有充足发展空间。
Q:“加密项目”(Project Crypto)框架下的潜在许可证包含哪些内容?美国证监会(SEC)为何要在美国推动超级应用(Super app)的发展?为何认为 Base 应用有能力实现这种超级应用的构想?
A:阿特金斯主席的演讲意义重大,当前 SEC 及整个美国联邦政府的环境已发生不久前难以想象的变化,建议大家研读演讲。
单一许可对包括 Coinbase 在内的许多公司好处明显:一是能降低多许可带来的合规与运营成本,尤其是监管检查和监督方面;二是 SEC 承诺通过正式规则制定等官方行动跟进落实,总统工作组最新报告中的承诺与愿景也将推进。
因此,无论从许可本身的益处,还是主席讲话的语气基调,我们都有充分理由乐观。随着 SEC 通过 “加密项目” 和 “加密任务组” 推进工作,特朗普总统和阿特金斯主席的愿景将持续落实。
Q:对于当前可交易资产及未来可能因代币化而具备流动性的新型资产,其潜在市场规模如何?Coinbase 是否会同时作为流动性枢纽、经纪商参与这些资产的交易,是否会助力产品发行方进行资产代币化?Coinbase 计划参与哪些领域的营收(如托管、借贷等)?代币化股票业务有望何时上线运营?
A:一是把握经纪前端关系,覆盖各类客户(零售、高级交易者、机构、第三方接口用户等);同时运营中心化交易所,也投资去中心化交易所,客户无需关心交易平台,只需订单被路由至最优处。
此外,众多公司联系我们寻求帮助,涉及首次发行、融资(如投资基金、房地产项目、初创公司、电影制作等)。在与 SEC 加密工作组合作及当前宽松监管环境下,我们有望以更高效的加密原生方式协助客户融资,相关领域都在研究中。
时间线上,我们正全力推进,希望以正确、可信的方式开展,目前尚无机构推出代币化证券,做好此事需大量工作,但这是我们的专长。未来几个季度会及时更新进展。
Q:除了零售和机构在 Coinbase 平台持有 USDC 外,其潜在增长空间还在哪里?是否会推动银行、数字银行、汇款公司整合 USDC?这些整合是否会被计入 Coinbase 平台上的 USDC 相关业务?
A:我们通过平台内 USDC 余额及生态中 USDC 流通获利,致股东信中已说明收入构成及我们在 USDC 收益中的份额。
吸纳银行、数字银行、汇款公司等更多合作伙伴,旨在提升 USDC 采用率、增强互操作性、推动网络效应,我们与 Circle 均有此动力。部分余额留在平台可直接获利,而 USDC 总量增加带来的平台外流通,我们也能分得 50% 收入。我们为合作公司提供奖励计划,通过分享收益吸引更多伙伴。
稳定币具有网络效应,支付领域尤其如此——收发双方使用同一种稳定币及底层支付渠道效果更佳。虽理论上可像外汇般即时兑换,但实际操作复杂且有手续费,因此稳定币领域会更多整合。USDC 是最大的受监管美元稳定币,多数稳定币以美元背书,且与伙伴共享收益,故有望赢得网络效应。
Q:支付业务的盈利模式具体是怎样的?仅依赖稳定币的推广,还是包含 Base 等平台的交易手续费?是否有订阅费等其他收费方式?
A:支付业务盈利方式包括:一是助力稳定币业务,通过平台内 USDC 余额获利;二是直接盈利,比如以远低于现有水平的费率为企业提供支付服务,仍能形成良好商业模式;三是 Base 上的交易收序列费,未来 Base 去中心化后,运行其验证节点的合作伙伴也能获得该费用。
支付业务盈利模式不难实现,关键在于支付成本有望降低一个甚至两个数量级,经济活动中的支付摩擦成本也会大幅减少。
Q:与 PNC、摩根大通等主要银行的合作在经济收益和收入生成方面如何考量?哪一方最终掌控用户体验、Coinbase 服务的范围及可及性?此类服务在时间安排上有何看法?
A:关于用户体验,主动权在 PNC、摩根大通等合作银行手中。我们提供的是完全白标化的基础设施服务,类似 AWS 的云服务模式,不会植入 Coinbase 品牌,他们将完全掌控用户体验(我们仅掌控自身平台的用户体验)。
这些合作是令人兴奋的机会,未来有望拓展更多业务。我们的 “加密即服务” 是一站式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可像从自助餐选乐高积木一样,按需选用服务(如先做全球 payouts,后续再添加托管、钱包、USDC 余额收益、其他加密货币持有等功能)。
盈利主要通过现有产品实现,随着整合落地,机构业务交易量、托管资产规模可能增长,利润表中不会有独立项目体现,而是反映在现有项目的增长上。
Q:稳定币的计息机制是怎样的?《Genius 法案》不允许计息,但奖励似乎被允许,如何看待稳定币收益的发展演变?预计用户会更倾向于代币化货币基金这类产品而非稳定币,还是会在两者间切换?
A:我们为平台上使用 USDC 的用户提供奖励计划,这与用户给平台带来的价值相关,能促进用户更多交易和使用其他产品服务,类似营销或忠诚度计划。
若稳定币与代币化货币市场基金、代币化存款账户实用性相当,用户更看重实用性和网络效应,即被广泛接受的程度。因此我们专注推动 USDC 的采用、增强网络效应、吸纳更多合作伙伴,提升其实用性。
《Genius 法案》禁止稳定币发行方支付利息和收益,而我们并非发行方,且支付的是奖励。我们计划继续提供有竞争力的奖励,这是差异化产品,也是用户选择在 Coinbase 存储资金的重要原因。
Q:在平台上添加去中心化交易所,背后的经济考量是什么?如何通过添加去中心化交易所实现盈利?添加这些关联服务,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身零售交易平台的交易量?
A:我们通过去中心化交易所盈利的方式,与中心化交易所类似:经纪业务层收取交易手续费,费率相近甚至有时略高,订单会路由至去中心化交易所。
我们对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有投资(去中心化交易所不属任何公司所有,我们也无意全资拥有)。若去中心化交易所运行在 Base 上,我们还可能获得 Sequencer Fee,但主要盈利来源仍是经纪业务层。
Q:你们在美国推出了最广泛的受 CFTC 监管的加密永续合约,初期进展如何?预计该业务何时能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A:我们对衍生品业务路线图满怀期待。过去两周,我们向美国零售用户推出了境内首款永续合约产品。
衍生品交易占加密货币市场的 75%,其中超 90% 在海外进行。目前该业务处于初期,但交易量已实现周环比翻倍,势头良好。我们短期聚焦于提升流动性、未平仓合约量和交易量以抢占市场份额,暂不关注盈利,未来几个季度会进一步说明其对收入的贡献。
永续期货此前是海外加密交易的主要品类,此次落地美国耗费了大量技术、监管和政策层面的努力,这正是我们擅长的——整合技术与政策能力推动业务落地,目前已初见成效:二季度衍生品交易量超 1 万亿美元,未平仓合约量创 10 亿美元历史新高,进展显著。
Q 鉴于本季度的数据泄露事件,Coinbase 如今对客户服务策略有何考量?Coinbase 的相关努力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用户满意度?
A:关于数据泄露事件的教训,我们认识到,随着黑客攻击愈发复杂,必须妥善掌控业务流程外包(BPO)策略,因此计划将诸多业务环节收回内部处理。我们正专注于推进自动化与 AI 转型,同时维持客户满意度(CSAT)评分,社交和聊天客服领域有较大改进空间,目前响应时间表现不错,但用户咨询复杂,自动化服务仍处初级阶段,需确保能带来良好用户体验。从此次事件中,我们还意识到要建立质量管控机制,防止客服人员再被黑客利用。
我们在加强系统防护,大力投资平台以提升客户数据和资产安全性。此外,我们刚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开设办事处,扩大在岸客户支持设施,并悬赏 2500 万美元征集线索以抓捕威胁制造者,希望与执法部门合作能有成效,并对未来类似事件形成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