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挖大地财险被开巨额罚单背后:19名责任人被罚,呈系统性违规特征)
监管机构对大地保险祭出的巨额罚单,既是对历史沉疴的清算,更是为行业立规矩、划红线。经历此次事件后,大地财险唯有通过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明确高管责任、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等系统性举措,方能筑牢风险防线,避免重蹈覆辙。
8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总局对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出重磅罚单。公示结果显示,大地财险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相关财务、业务数据不准确,客户信息管理不规范等,被警告并罚款473万元,江西分公司被罚款20万元。
图片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千万元罚单压顶,或暴露内控顽疾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2025年监管机构对大地财险开出的首次罚单。据监管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8月,大地财险及其分支机构累计遭受监管处罚金额已突破千万元大关,此次473万元罚单成为年度最高单笔处罚。受罚机构覆盖全国多地,包括萧山中心支公司(22万元)、浙江分公司(22万元)、津北支公司(42万元)、山东分公司(52万元)、克拉玛依支公司(37万元)、广东分公司(40.5万元)、长春中心支公司(45万元)、甘肃分公司(62.7万元)等,同时多名相关责任人被处以警告并罚款。
监管处罚事由呈现系统性违规特征,具体包括:未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费率、违规给予投保人合同约定外利益、委托无资质机构开展保险销售、违规委托医护人员展业、虚构保险中介业务套取费用、跨区域违规承保、财务及业务数据失真等。此类多维度、高频次的违规行为,反映出大地保险在合规管理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的内控督导机制存在明显漏洞。
回溯行业发展轨迹,早年间保险业普遍奉行的"人海战术"催生了畸形竞争生态。为抢占市场份额,部分机构通过跨区域承保突破经营地域限制,利用费用套利扭曲市场定价机制,借助条款模糊化规避监管审查。
以车险市场为例,异地展业、虚列费用、捆绑销售等违规操作长期成为行业潜规则,此类行为虽短期内推高市场份额,却导致市场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循环。大地财险此次领受的百万级罚单,不仅是对个别机构违规行为的惩戒,更是监管机构对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的精准施治。通过强化合规督察倒逼机构转型,实质上是为保险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按下加速键。
大地财险已在公司官网对此次处罚进行了回应:2023年5月至7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对大地财险开展现场检查,指出公司在2022年至2023年3月期间存在相关问题。针对前述事项,大地财险已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整改,并深入开展自查排查,持续完善制度流程和工作机制,夯实合规基础。本次处罚未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后续公司将严格落实监管规定,确保各项经营活动依法合规。
图片来源于:大地财险官网
产险老将失职,盈利复苏再遇阻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大地财险所受重磅罚单中,责任人涵盖舒文跃、郭俭峰、殷秀亮、刘利红、王海滨、彭作和、苏博、万雪平、顾佶、詹强、逄博、成文清、郑丽、胡林昌、朱渊、齐军、张敏、黄叻、戴懿等19人,相关人员均受到警告并罚款总计115万元。
据大地财险官网信息显示,舒文跃现任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代表监事及风险管理部巡视员,其拥有大学本科学历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职业轨迹曾横跨产险业多家头部机构。
舒文跃早年任职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金华分公司业务科长,后转任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金华中心支公司总经理助理、营业部总经理等职。加入大地财险后,先后担任金华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浙江分公司党委委员及总经理助理、广西分公司党委副书记及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浙江分公司党委书记及总经理等重要职务。此外,其还曾掌舵公司合规体系,历任审计部总经理、审计中心/监事会办公室主任,法律合规部总经理等要职。
此次处罚所涉人员多系大地财险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既体现监管部门穿透式监管的执法力度,也警示保险公司需强化"关键少数"的合规引领作用。
复盘2018-2024年经营数据,大地财险母公司口径下的净利润呈现周期性波动特征:从2018年10.16亿元峰值滑落至2020年6.67亿元,2021年骤降至2.13亿元后,2022年更出现9.85亿元亏损,直至2024年方回升至4.59亿元。此次行政处罚,不仅将直接压缩大地财险2025年的利润空间,更可能引发声誉风险,公司业务拓展或持续受阻。
监管机构对大地保险祭出的巨额罚单,既是对历史沉疴的清算,更是为行业立规矩、划红线。经历此次事件后,大地财险唯有通过强化公司治理结构、明确高管责任、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等系统性举措,方能筑牢风险防线,避免重蹈覆辙。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