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吸收合并上市子公司 东阳光药登陆港交所)
8月7日,广东东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阳光药”,股票代码06887.HK)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作为首单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的案例,东阳光药通过吸收合并港股上市子公司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整体上市。这标志着中国创新药企在资产证券化与国际化探索中迈出的突破性一步。
此举不仅打破了传统资本运作方式的时间壁垒,降低企业收购产生的资金摩擦成本,实现了资源整合与资本升级衔接,还能有效保证股东权益,为产业整合与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范例,也是积极响应国家“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决策部署的生动体现。
东阳光药董事长张英俊在上市仪式致辞中表示,此次整合是公司发展的里程碑。合并后,依托东阳光药深厚的研发积淀和全方位的国际化布局,已形成强大的研产销一体化闭环。未来,公司将以“创新+国际化”为双引擎驱动,持续打造高潜力重磅产品,加速商业化进程并积极推动出海交易,致力成为中国创新药领域深耕本土、辐射全球的标杆企业。
相关资料显示,东阳光药是一家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专注创新药,涉及改良型新药、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的综合性制药企业。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驱动,战略聚焦感染、慢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已具备产业化运营的核心能力。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东阳光药在不同国家及地区(包括中国、美国及欧洲)拥有150款获批药物,在中国内地及境外市场销售48种及23种药品。
东阳光集团进军生物医药产业,源自2001年收购宜都一家药厂。2003年成立综合性制药公司东阳光药,2005年成立以创新药研发为核心的药业研究院,经过20余年的深耕和持续投入,已建立起完全自主、系统全面的研发体系,申请专利超2500件。
目前,东阳光药在广东松山湖和湖北宜都拥有两大生产基地,覆盖生产全链条,按照国际标准体系建设。拥有抗感染新药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共承担和参与25项国家重大专项的研发,现有研发人员1100余人,在研药物超过100款,其中一类新药45款,1款新药已经上市,3款新药申请上市,10款新药处于临床Ⅱ、Ⅲ期阶段,除抗肿瘤药之外,大部分新药将在宜都基地落地生产。
2025年,东阳光新药迎来全面收获期,10个项目申报生产,7个产品获批上市。宜都基地目前以抗病毒药物为主线,原研丙肝用药——艾考磷布韦、磷酸萘坦司韦等新药将于今年上市。同时,抗抑郁新药磷酸嘧替佐酮片、治疗肺动脉高压新药东健强即将在宜都基地完成临床样品的生产;抗流感新药东安恩已在宜都基地完成临床申报批次样品的生产。
招股书显示,东阳光药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38.14亿、63.86亿、40.19亿元;毛利分别为29.22亿元、50.77亿元、30.59亿元;经营利润分别为-7.93亿元、17.66亿、3.81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14.16亿元、10.14亿元、2480万元。
今年以来,创新药政策红利密集释放,行业步入高速成长通道。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国创新药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时代,也将为研发创新为核心的药企带来长期利好,以东阳光药为代表的相关企业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医药行业融资火热,医药生物行业上半年募资金额达到156亿港元,为当期港股IPO募资规模第二高,且共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已接近2024年全年水平(12家)。随着政策持续深化,以东阳光药为例的一批中国创新药企有望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随着今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BD出海金额创下历史新高,创新药也成为今年港股资本市场上最为亮眼的板块之一,“中国研发、全球授权”的逻辑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市场投资者接受。
据上海证券报消息,市场研究人士认为,东阳光药此次赴港上市,将为公司提供长线资本支持,其在感染、慢病、肿瘤领域的创新能力,以及优质项目持续出海潜力,让东阳光药成长性突出,估值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