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东政商要情(8.4—8.10))
1,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日照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8月7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日照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山东省主政者与37位民营企业家代表面对面交流。
座谈会上,各企业家就各自关心的领域提出问题和意见建议,包括民间投资、拖欠账款、纾困解难、拓展市场、增加融资、要素保障等。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强调,要扎实开展服务民营企业专项行动,聚力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着力促进民间投资,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投资引导、服务保障;着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压实责任、健全机制,确保取得实效;着力纾困解难,坚持依法依规、分类施策,加快转型发展;着力拓展市场,用好相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推动企业争订单拓市场;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快构建普惠融资服务体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精准对接资本市场;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全省统筹,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
提示:今年以来,山东省出台加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突出问题29条、进一步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5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9%,好于全部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6%,较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2,山东出台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
8月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东省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明确,山东省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未来将适时推动生物质发电等其他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参与跨省跨区交易的新能源电量,按国家相关政策执行;享有财政补贴的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内的补贴标准仍按原有规定执行。
为保障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案》创新建立差价结算机制:新能源项目参与市场交易后,市场交易均价与机制电价的差额部分,由电网企业开展差价结算,费用由全体用户分摊或分享。2025年6月1日前投产的存量项目,机制电价统一为每千瓦时0.3949元(含税),执行期限按全生命周期剩余合理利用小时数与投产满20年较早者确定;2025年6月1日起投产的增量项目,通过价格竞争确定机制电价,2025年竞价工作拟于8月组织,申报充足率不低于125%,后续将优化竞价时间与规则。
提示:作为全国新能源发展的排头兵,山东是东部沿海地区新能源装机规模率先破亿的省份。截至2025年4月,山东省内可再生能源装机1.25亿千瓦,占比超过51%。《方案》实施后将有效破解山东新能源发展中的诸多难题,推动山东新能源从规模领先走向市场引领。
3,山东推进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不限户籍 60岁以上中重度失能可申领
8月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完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更好地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情况。
目前,山东正稳步推进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今年7月已在青岛发出首张优惠券,整个项目将持续12个自然月。值得关注的是,这项补贴面向的是山东省内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是长期在山东居住,且经评估达到中度及以上失能等级,无论户籍是否在山东,都能参与补贴活动。
在补贴项目方面,山东参照民政部确定的范围,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了17项补贴项目。其中不仅包括老年人日常照护所需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如长期入住、短期入住、日间托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等;还将失能老年人需要的一些日常护理项目,如康复护理、护理协助、健康管理服务等纳入补贴范围。
提示:据估算,山东约有60万老年人处于中度以上失能状态,为尽快让失能老年人享受更加普惠优质、可感可及的养老服务,更好提振养老服务消费,山东扎实推进项目实施,首张优惠券已于今年7月在青岛发出。
4,到2027年 青岛生命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8月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近日印发的《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相关情况。
《行动计划》立足青岛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以“山海康养名城、活力健康湾区”为目标,依托康复大学等高能级平台,突出“全域康养、全龄健康”,加速地产、医疗、康养、文旅等领域深度融合,增强湾区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青岛在健康居住、业态创新、产业集聚、场景营造、品质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培育10个产业特色园区,打造30个高品质健康社区,建设100个医康养综合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生命健康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构建健康舒适、多元包容的全龄友好生态,基本建成高品质健康生活承载地、康复产教融合创新高地、国际康养旅居目的地。
提示:不久前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列为重点任务,强调“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发展。青岛以“全域康养、全龄健康”为主线打造的“中国康湾”,正是地方实践对国家战略的深化与延伸。
5,济宁举办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座谈会
8月4日,以“通江达海?链动八方——共筑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为主题的座谈会在山东济宁举办。这场汇聚政府、行业协会与港口企业的盛会,聚焦如何让济宁在运河之都的历史积淀上实现新跨越,成为北方内河航运的战略枢纽。
2025年7月19日发布的《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下称《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布局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总体布局,为济宁建设内河航运中心锚定了战略方向。本次座谈会是对《布局规划》的落实。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济宁港航的市场运营主体,是《布局规划》落地的关键执行者。本次座谈会上,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到2027年,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5亿吨、集装箱10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到2030年,济宁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全面建成,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0亿吨、集装箱150万标箱,港航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
提示:作为京杭大运河常年通航的最北端,济宁境内251公里运河占通航里程近1/3,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占比达70%。济宁有望通过北方内河航运中心的建设,成为北方内陆对外开放高地,缓解北方开放型城市分布不均等问题,推动北方内陆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