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发改委招标制度改革,有望助力跟踪支架破除“内卷”

来源:黑鹰光伏 2025-08-12 10:12:39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发改委招标制度改革,有望助力跟踪支架破除“内卷”)

【编辑| 黑鹰光伏 江南】


一场由低价竞争引发的行业困局,正迎来破局转折点。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25年上半年形势通报会上强调“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的核心工作任务。这一工作任务(以下简称“新规”)与国务院去年5月发布的《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形成合力,要求依法否决严重影响履约的低价投标,为深陷恶性循环的行业注入强心剂。

这对于长期深陷低价竞争的光伏跟踪支架行业或许带来双重利好——既释放高质量产品需求,激活千亿级市场空间,也为频发的质量事故提供制度性解决方案,有望终结“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的恶性循环。

一、中国光伏产业全面领先全球,唯跟踪支架处于短板

中国光伏行业在技术、供应链与市场需求上均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唯独跟踪支架领域发展滞后。据标普全球(S&P Global)及伍德麦肯兹(Woodmackenzie)等权威机构统计,2024年中国光伏装机量占全球装机量的50%以上;但同期中国跟踪支架装机量仅占全球总量的3%。这一反差同样体现在企业竞争力上:尽管中国企业包揽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榜单,但在全球前十跟踪支架企业中,中国企业仅占三席。

二、最低价中标之殇:从技术先进性到产品可靠性全面影响国内跟踪支架行业

如此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近年跟踪支架项目开标中,“低价中标”现象大行其道,恶意竞价行为比比皆是。在劣币驱逐良币下,项目频现“烂尾”工程、低质低价及高维护成本。一些低价中标企业常忽略设计细节,如扭转荷载效应、连接节点的验算和测试、驱动和电机单元的功率和负载等关键因素,仅以粗糙报价竞标,在此“偷工减料”下,支架倒塌、组件受损等事故频发。更甚者,中标后通过“低报价高结算”手段,强行转嫁成本给业主,最终项目真实费用远超报价

跟踪支架融合了产品与工程双重属性。其构成不仅含有钢结构,还有电器件、智能化软件以及安装运维服务。然而,当前招标过程过度聚焦钢结构部分,却忽视了对技术要求更高、对跟踪支架高效稳定运行影响更大的电气件、软件及工程服务等环节。这种失衡导致优质产品难以中标,而中标产品又因技术不达标而频发事故,严重挫伤行业士气。

如今,“新规”要求招标“综合评价”,迫使支架企业从价格血拼转向质量竞争,为长期困扰行业的“忽略质量、恶性低价”内卷乱象带来转机。

三、“新规”强调“质量优先”,直击跟踪支架痛点

发改委“新规”强调的“质量优先”,直击行业痛点。低价竞争导致跟踪支架技术标准被忽视,尤以风荷载计算、结构校核和振动控制为甚。

国内跟踪支架产业起步较晚,对风工程研究、核心零部件可靠性验证等关键技术积累不足。低价中标中的跟踪支架产品,多采用依赖国标经验值的“规范派”风荷载计算。但该规范究其本质来源于建筑结构或针对固定支架,并未充分考虑跟踪支架结构体系的特殊性。盲目采用或许可以降低初始成本但极易导致“短板效应”,引发系统性风险。相比之下,采用风洞试验的跟踪支架设计考虑因素全面且取值精确可靠,大幅降低结构设计风险。

(图:风洞试验与荷载规范规定的风荷载系数对比)


在结构校核中,同样隐患重重:当前大多企业采用的国标其实未考虑主梁受扭效应(跟踪支架核心风险),仅按受弯构件设计。国标校核应力比严重偏低,埋下跟踪支架安全隐患。

(图:不同国家设计规范对于跟踪支架主梁设计校核的差异)


(图:不同国家设计规范校核主梁结果对比)


跟踪支架的设计需融合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与智能控制等多学科体系,在风荷载计算、结构校核和振动控制中采用标准的差别,不仅会造成支架成本的差异,更影响支架结构的安全性。一味追求跟踪支架的低价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实际事故更是触目惊心:2022年新疆风灾中,百兆瓦支架被吹翻,直接损失超2亿元;2021年内蒙古项目60%斜单轴系统损毁,损失千万元!该严重后果正是源于低价中标产品强度不足、紧急避险机制的缺失。

四、破局内卷: “中国跟踪”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蝶变

“新规”通过破除“内卷式”竞争,不仅是政策导向的调整,更是行业转型的催化剂,为光伏跟踪支架行业带来多重变革。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的2024年实证数据验证了跟踪支架的技术价值:跟踪支架较固定支架发电量最高提升可达25%;跟踪支架能将发电曲线从"单峰"优化为"双驼峰"形态,既缓解了午间限电压力,又提升了全天发电均衡性,在电力市场交易中获取更高加权电价。“新规”推行的招标“综合评价”机制,有望通过降低价格权重、提高技术质量评分,直接激活高质量产品需求。随着低价劣质产品加速退场,市场对可靠性信心逐步恢复千亿级增长空间有望打开,正应和行业“让价格回归价值”的核心诉求。

同时,“新规”以质量导向重塑竞争秩序,终结长期低价血拼乱象——否决异常低价投标的做法,迫使企业将资源转向研发创新(如风洞测试、智能跟踪系统等关键技术),扭转“饿死同行”的恶性循环。当前全球跟踪支架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与稳定,企业不能再用无序状态时的心态来开发产品,需深耕技术能力(如风荷载动态控制、极端气候防护设计),更要从内到外建立高质量发展的观念意识

跟踪支架作为光伏电站“骨骼”,其质量关乎电站25年寿命与投资收益。“新规”下,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引导全周期成本意识:业主开始关注低价中标导致的“低成本高维护”陷阱,转而综合评估25年电站寿命成本,通过多做项目考察、厂家调研以及招标优化,进行对技术、价格的权重平衡。同时,“新规”还将加速行业标准统一进程,推动国标完善技术指标评判体系,破解质量监管的长期尴尬。

随着本次改革的持续推动,相信中国跟踪支架行业有望告别“内卷式”竞争阴霾,转向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最终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助力全球新能源发展的动力引擎。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