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证资管李宏宇:注重投资者回报是大资管行业的“第一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永乐 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25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浦东隆重举办。
本届“资产管理年会”主题为“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在“被动投资大发展下的资管新趋势”圆桌对话环节中,山证资管总经理李宏宇从破局与重构视角,围绕当前被动投资浪潮、基金经理考核机制改革、大资管再造竞争力分享了自己的洞见。
李宏宇表示,股票市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结构的快速变化,是近年权益被动投资浪潮兴起的重要底层逻辑之一。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转型,既加速了基金经理队伍的优化出清,也延长了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低利率时代叠加投资者需求的升级,推行多资产多策略模式成为破局与重构大资管行业的现实解决方案,各资管门类需在直接投资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上承载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使命。
山证资管总经理李宏宇
当前,市场投资生态悄然生变,被动投资已成为一大趋势。李宏宇指出,权益被动投资浪潮兴起,除监管引导、投资者认知提升、产品本身透明低费率等因素外,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快速变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表示,权益被动投资以跟踪指数为核心,而指数曲线本质是每日参与市场的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交易对应的股票,通过博弈形成的点位的连接轨迹。如今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持仓占比已超五成,表明相应指数曲线更多由参与机构来绘制。
在指数投资者结构演进过程中,基金经理要战胜基准指数越来越难,背后逻辑就是要战胜参与绘制指数的机构同行。假想极致背景下,如果整个市场全部由机构相对均衡参与,那战胜基准指数就大致意味着要战胜50%的同行。
因此,对基金公司而言,不可能所有的主动基金经理都是业绩排名靠前,势必要进行被动化的布局以应对越来越有效的市场,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市场更为成熟的标志,这也就成为近年被动投资加速发展的重要底层逻辑之一。
不过,李宏宇也指出,并非所有机构都适合做被动投资产品创设。他透露,许多基金公司高层面临艰难抉择——若不布局这一市场,可能会错失权益市场近半份额;若选择进入,由于这是头部效应显著的领域,往往一款优秀指数出现,动辄就有三四十家公司参与竞争,不少参与者最终以迷你退出收场。
关于这一问题的解法,李宏宇建议,这需要全行业共同应对,否则可能造成行业资源损耗。监管层面同样高度关注,已给予行业相关指导。
此外,李宏宇介绍了山证资管在被动投资领域的布局。目前,公司已运用“固收+ETF”“固收+场内衍生品对冲”等多资产配置模型和策略参与投资ETF产品。他表示,作为资管七大门类之一,券商资管投资范围相对广泛,山证资管积极拥抱被动ETF产品创新浪潮,行业中越多的细颗粒度ETF产品出现,意味着供给越多的多资产多策略工具,券商资管可提供给客户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就越多元。
今年5月,中国证监会正式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针对《方案》调整基金经理考核机制,李宏宇介绍了山证资管在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配套举措。
在投资理念方面,李宏宇使用“义利观”解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义”代表投资者回报,“利”指代机构规模发展。他说到,山证资管是晋商,“以义制利”是公司核心价值观,将投资者回报放在机构规模发展之前,解决了大资管行业的“第一性”问题。
在管理模式上,李宏宇表示,《方案》落地后,山证资管已从考核端、投资端、风控端、产品端、市场端五个维度全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他认为,关于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尽管部分基金经理需一定时间适应调整,但长期来看,这种转型将加速基金经理队伍的优化出清,同时通过规范基准操作、明确职业的功能性等措施,反而能延长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对行业队伍方向性的引导与专业性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本届“资产管理年会”主题为“破局与重构——大资管再造竞争力”。李宏宇认为,大资管当前要破的局是低利率时代下的投资者需求升级,重构之法是走多资产多策略之路,再造竞争力需要建立生态、分工建设、共同分享。
关于如何满足低利率时代下的投资者需求,李宏宇透露,山证资管会做好“开门三件事”:一是尽可能精准化挖掘和数据化描述客户需求,二是通过自主创设或全市场寻找相应颗粒度策略,三是通过工业化、数智化方式将两者高效匹配。
李宏宇进一步预测,在未来注重投资者回报成为大资管行业“第一性”时,在多资产多策略时代来临时,能为投资者真正提供财富增值的多元解决方案的机构才会更多得到行业的尊重与学习,行业中评价机构规模和多元策略的天平将会发生变化。
谈到大资管行业再造竞争力,李宏宇给出建议称,每个资管门类和每家资管机构都要有自身的使命感。
“以我曾经从事的公募基金为例,除了指数产品创新能力,优秀的直接投资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我目前从事的券商资管而言,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除了要夯实直接投资能力,因为可以投资大资管几乎所有门类产品,因此要在资产配置能力上做更多探索,为行业注入养分。大资管的七大门类都要根据各自特点不断创新、不断推出优秀策略、不断相互融合学习,在全市场优质策略的百花齐放中为投资者找到适配的解决方案。”李宏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