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产业观察 - 正文

这个国家要卷成熟节点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这个国家要卷成熟节点)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来源 :内容编译自computerweekly 。

印度正瞄准全球芯片竞争,但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新德里没有追逐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引领的尖端技术,而是专注于28纳米至65纳米范围内的成熟节点制造。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最近的独立日讲话中透露了该国的计划,宣布已启动六个半导体部门,并于近期批准了四个新项目。

印度政府的“半导体印度”(Semicon India)计划于2021年启动,预算为87亿美元,目前已在六个邦批准了10个项目。奥里萨邦、安得拉邦和旁遮普邦最近也获得了批准,使总投资额达到183亿美元。该计划提供与生产相关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印度国内电子元件和半导体制造业的发展。

一些知名企业已加入其中,包括位于古吉拉特邦和阿萨姆邦的塔塔电子、位于杰瓦尔的富士康和HCL集团、位于古吉拉特邦的CG Power-Renesas以及位于古吉拉特邦的美光科技装配、测试、制造和封装(ATMP)工厂。莫迪承诺,印度制造的芯片将在2025年底前实现商业化。

通过专注于成熟节点制造,印度正在填补供应链缺口,同时构建其长期所需的技能和基础设施。分析师表示,此举不仅有助于实现自力更生,还能促进本土无晶圆厂企业的增长。

IDC 亚太区高级研究经理 Galen Zeng 表示,在全球需求依然强劲的背景下,进军上游半导体制造将对印度有利,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率不断提高,而这些汽车和汽车依赖于成熟的微控制器和传感器芯片。

Gartner 高级首席分析师 Kanishka Chauhan 对此表示赞同,他指出,虽然成熟芯片通常被视为商品化、低利润产品,但它们在汽车、工业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可能会推动销量增长并使其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事业。

然而,曾警告称,印度芯片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中国晶圆代工厂的价格压力,而中国晶圆代工厂的成本已经比印度低了10%以上。此外,与先进晶圆厂不同,成熟节点工厂的建设成本更低,回报也更快,但这也意味着竞争对手更容易进入该市场。

Chauhan强调,需要更完善的规划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避免供应过剩。“通过采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并动态切换生产,晶圆厂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避免大量供应同质化芯片。”他说道。

随着全球供应链发生转变,企业开始重新考虑对中国的依赖,新德里政府正努力证明中国可以成为其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并进一步实现其半导体雄心。通过专注于大批量成熟节点芯片的生产,印度有潜力在不急于在尖端3纳米领域竞争的情况下,提供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但从长远来看,成熟节点制造业的意义远不止扩大产能、减少进口和促进出口。Chauhan表示,其真正价值在于将印度打造为供应链韧性中心。“随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印度积极降低供应链风险的努力将使其对全球产业更具吸引力,”他补充道。

根据印度电子和半导体协会和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报告,受本地和全球对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电动汽车和机器人使用的半导体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印度的半导体元件市场预计到 2026 年将增长到 3000 亿美元。

https://www.computerweekly.com/news/366629772/India-banks-on-mature-node-chips-to-build-semiconductor-niche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原创。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异议,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天是《半导体行业观察》为您分享的第4132期内容,欢迎关注。

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小号防走丢

求推荐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