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东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 连续九年领跑全国)
大湾区经济网讯(编辑 余芳)8月22日,2025数字湾区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发布《2025数字湾区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1%,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数字湾区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引擎。
图为 2025数字湾区会议现场。图源 南方+
政策协同体系逐步完善,国家层面持续为湾区数字经济赋能,地方层面形成合力。《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部署50项任务,香港推出“LEAP”框架聚焦数字贸易等领域,澳门夯实民生数字基础。跨区域合作成效显著,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服务超10家机构,医疗数据跨境传输助力500余例会诊病例高效处理,电子印章跨区域互认让深惠企业业务办理时间从一周压缩至一天。
数字基础设施全国领先,截至2025年上半年,广东5G基站达42.3万个,5G用户1.21亿户,占全国5G用户超10%,农村5G信号实现19382个行政村全覆盖。算力枢纽建设加速,韶关集群机架数量扩充至15万标准机架,构建“大湾区3毫秒”高速算力时延圈。数据要素市场活力迸发,广州、深圳数据交易所协同发展,全国首单数据资产证券化项目在深交所成功发行,企业数据资产入表、融资实践持续落地。
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广东省数字经济学会发布全国首个数字湾产业-政策大模型DBayGPT,已建立涵盖6600万家企业和2200多万条政策的数据库。深度融合生成式政策模型、行业资讯模型和企业模型,实现政策文本分钟级解析、产业动态实时预警,形成多元服务模式,为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智能决策支持。
数字经济企业生态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全省数字经济存量企业达48万家,同比增加14.63%。拥有上市企业153家、专精特新企业28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69家,形成“龙头引领、中小企业跟进”的优质企业梯队。全省4.4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20%,东莞、深圳“链式转型”模式已在12个地市推广。
《报告》同时指出,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粤东西北与珠三角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境数据治理规则衔接等问题仍需突破。面向“十五五”,湾区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攻坚,完善粤港澳数据“直通车”机制,打造“数字技术-产业转型-民生服务-绿色发展”全链条融合体系,全力冲刺全球数字经济第一湾区目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强湾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