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董秘辞任、原总裁淡出管理层!博雅生物增收不增利,浆站合规性陷风波)
博雅生物与华润医药在业务模式、市场定位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新任管理层能否迅速且精准地把握博雅生物的独特属性,将华润医药的成功经验巧妙地嫁接到博雅生物,仍存在不确定性。
8月21日晚间,博雅生物(300294.SZ)发布2025年中报。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12.51%;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下降28.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36.0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9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6.72%。
图片来源于:博雅生物2025年半年报
商誉高企,博雅欣和被1.58亿抛售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江西省唯一经国家认定的血液制品定点生产企业,博雅生物自199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血液制品领域,主要产品涵盖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凝血因子等核心品类。2021年,华润医药控股通过股份受让及定向增发等资本运作,以29.28%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后续经持续增持,其持股比例已提升至30.48%。
2025年半年报中管理层将博雅生物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归结为血制品毛利下滑以及并购绿十字产生的评估增值摊销等因素。从产品表现来看,除免疫球蛋白外,其余核心产品营收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凝血因子表现亮眼,营收达1.2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9.91%。然而,其营业成本同样大幅攀升,较去年同期增长476.46%,致使毛利率骤降至27.14%,对博雅生物整体盈利能力形成拖累。
图片来源于:博雅生物2025年半年报
此外,报告期内,绿十字评估增值的存货转销、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折旧摊销,叠加所得税费用减少等因素,合计影响净利润5226万元,进一步压缩了博雅生物的净利润空间。而博雅生物之所以选择并购绿十字,或是顺应血液制品行业现状的战略决策。
根据行业规定,血液制品的原材料限定为健康人血浆,且仅能通过单采血浆站获取。因此,浆站数量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可谓“得浆站者得天下”。报告期内,华润博雅生物旗下共有21家单采血浆站,其中20家处于运营状态,原料血浆采集量为320.39吨,绿十字贡献采集量56.98吨,同比增长9.5%。但与行业龙头相比,博雅生物仍存在显著差距,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同期采浆量分别达1361吨、770吨。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6月30日,博雅生物商誉账面原值为11亿元。其中,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的3.71亿元商誉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收购绿十字新增约7.28亿元商誉,目前尚未计提减值。若绿十字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博雅生物或将面临商誉减值风险,进而对其当期损益产生不利影响。
图片来源于:博雅生物2025年半年报
事实上,博雅生物为进一步聚焦血液制品核心主业,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在并购绿十字以强化血制品业务布局的同时,曾对旗下非核心业务子公司博雅欣和实施了剥离计划。
博雅欣和成立于2014年,主营业务聚焦于抗感染类、糖尿病类及心脑血管类药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并于2018年正式投入运营。然而,受项目研发进度滞后、国家集采、环保政策趋严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其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弱化,未能实现预期的规模化生产目标,经营业绩远未达预期,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2025年上半年博雅欣和实现营业收入1036.90万元、1017.29万元和745万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87.42万元、-3461.87万元和-996.13万元。基于此,博雅生物如果能及时剥离博雅欣和,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令市场费解的是,2024年8月,博雅生物并未按常规逻辑处置其股权,而是决定以自有资金约4.87亿元对博雅欣和进行增资,试图借此改善其财务状况,扭转经营颓势。
然而,事与愿违,增资举措并未能如期激活博雅欣和的盈利能力,其业绩低迷态势依旧延续。鉴于此,2025年4月,博雅生物改变策略,将所持博雅欣和80%股份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
然而,在挂牌交易过程中,博雅欣和股权转让历经波折。初始挂牌价设定为2.13亿元,但因市场反应冷淡,后续不得不经历三次降价调整,最终一路降至1.58亿元,才觅得买方接手。2025年7月8日,抚州高新区财投集团有限公司以该挂牌价1.58亿元成功摘牌,成为此次股权交易的受让方。
从财务层面审视,截至2025年6月30日,博雅欣和的净资产为1.84亿元,80%的股份约为1.47亿元,虽然略低于最终成交价,但若叠加此前博雅生物对博雅欣和的4.87亿元增资投入,这笔投资实际亏损显著,预计将在博雅生物2025年三季报中得以体现,并可能进一步侵蚀其利润空间。
华润系高管密集入驻
在2025年半年报公布的当日,博雅生物管理层同步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原总裁梁小明因工作调整原因,申请辞去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及战略与ESG委员会相关职务;董事于晓辉亦因工作调动,辞任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审计委员会委员及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职务。同时,董事会秘书梁化成虽辞去现职,但仍保留第八届董事会董事及副总裁职务。
图片来源于:博雅生物2025年半年报
公开履历显示,梁小明自1993年11月加入博雅生物,历任质检部部长、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等要职,为公司服务逾二十载。作为58岁的资深管理者,其2024年度薪酬达298.80万元,虽较2023年下降102.94万元,仍居高管薪酬榜首。此次在非退休年龄选择完全退出管理层,结合其履历中缺乏华润系背景的客观事实,或折射出博雅生物内部权力结构的深层调整。
注:以上人物系 博雅生物原总裁 梁小明
值得关注的是,梁化成虽保留董事及副总裁职位,但其于半年报披露当日辞任董秘要职的决策颇耐人寻味。董秘作为公司与证券监管机构、投资者以及媒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管理等重要职责,对于维护公司的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在半年报这一敏感时期,梁化成的辞任可能会引发投资者对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担忧,或进而影响博雅生物的股价表现和市场声誉。
博雅生物迅速完成人事补位,选举林鹏、王毅飞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潘宇轩为新任董秘。新任高管学历优异且均有华润医药任职经历,具体而言,林鹏为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博士,曾任诺华(中国)高级助理研究员及华润医药多部门高级经理、技术总监,华润生物医药副总经理;王毅飞为中国药科大学学士、沈阳药科大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多部门负责人及华润医药控股多部门专业总监;潘宇轩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硕士,曾任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经理、高级经理;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副总经理。
如此一来,博雅生物的核心管理层由“华润系”掌控。博雅生物与华润医药在业务模式、市场定位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新任管理层能否迅速且精准地把握博雅生物的独特属性,将华润医药的成功经验巧妙地嫁接到博雅生物,仍存在不确定性。
暑期工变献血浆,浆站合规性存疑
值得注意的是,博雅生物近期还深陷舆论漩涡。6月11日,据九派新闻报道,江西抚州一名19岁女孩本计划通过发传单的方式从事暑假工工作,然而,在介绍人的诱导下,她被带至博雅生物崇仁单采血浆站,并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抽取了580ml血浆。回家后,女孩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事后仅收到300元的所谓“补偿”。此事件经曝光后,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崇仁县高度重视此事,已由县卫健委、县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展开深入调查。
图片来源于:微博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崇仁浆站在2025年6月10日至8月20日期间开展了2025年度爱心助考支援服务活动,并进行了暑假社会实践招募。招募对象明确为崇仁、宜黄、临川区域的准大学生、在校大学生以及中专生(需年满18周岁),同时要求招募对象认可献血浆理念,且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宣传单显示,该服务工作内容主要是开展献血浆公益宣传,福利待遇颇为丰厚,包括业绩奖励与奖学金、免费提供用餐及健康体检,社会实践期满且经考核合格后,浆站还将统一提供社会实践证明。
博雅生物相关人员对此回复称,下属采血浆站利用暑期时间招募暑期工对采血工作进行宣传,属于正常的工作范畴。对于外界质疑的“要求暑期工献血浆”这一说法,该人员强调,献血浆始终遵循自愿原则,在抽取血浆前,血浆站会向相关人员提供相关文件并详细说明流程,待其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大学生群体普遍具备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一定的消费潜力,相对易于引导。在此背景下,血浆站选择将这一群体作为宣传招募的重点对象,是否存在利用其社会经验不足、对健康风险认知有限的特点,诱导其参与献血浆活动,进而为公司获取更多血浆资源?
从宣传策略来看,血浆站所承诺的“业绩奖励 + 奖学金”等一系列福利待遇,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变相的利益诱导机制。这种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宣传模式,与献血浆行为所应秉持的公益性质背道而驰。更为关键的是,血液制品公司通过血浆提取出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血液生物制品,这些血液制品价格高昂,且在临床中有重要作用,属于商业行为,而崇仁浆站将其巧妙地包装成公益性质,是否存在不妥?
综合来看,随着华润系管理团队的全面入驻,博雅生物治理结构和发展战略预计将进一步与华润医药体系协同。新管理层带来的行业经验与集团资源,或将为博雅生物在浆站运营、产品结构与成本控制等方面注入新的发展思路。但其能否在血液制品行业的特殊性与市场化运营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尚需观察。
作者 | 王昊宇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