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磁州窑火中,烧制出了哪些民窑精品?)
文博时空 作者 小石头 嗨大家好啊,我是文博时空摄影师小石头。之前我们看过了邯郸的邯郸市博物馆、邺城考古博物馆,今天再给大家推荐一个邯郸地区的宝藏博物馆——磁州窑博物馆。
磁州窑博物馆展示了北朝至民国时期珍贵的磁州窑瓷器,磁州窑博物馆馆藏文物14765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47件/套。在欣赏馆藏文物之前,我们大致了解一下磁州窑的历史源流和工艺特点。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窑系之一,其历史发展脉络跨越千年。磁州窑的起源可追溯至北朝时期,隋唐时期,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窑场规模逐渐扩大,开始尝试烧制白瓷和黑瓷,但尚未形成独特风格,产品以实用器皿为主,装饰简单。宋代是磁州窑的黄金发展期。这一时期,磁州窑形成了以“白地黑花”为核心的装饰工艺。北宋中期至金代,磁州窑体系不断扩展,河北、河南、山西等地涌现出众多仿烧窑场,形成了庞大的“磁州窑系”,产品不仅供应民间,还远销海外,成为北方制瓷业的代表。
元代,磁州窑在继承宋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器物造型趋向厚重。明代前期,磁州窑仍保持一定活力,但受景德镇官窑崛起的影响,其影响力有所下降。明代中后期,磁州窑逐渐转向生产民间日用粗瓷,装饰工艺简化,但部分窑场仍保留了传统白地黑花技艺,延续了窑系特色。
清代,磁州窑的生产重心逐渐向邯郸彭城一带转移,形成了“彭城窑”这一重要分支。此时产品种类更加丰富,除传统日用瓷外,还出现了大量陈设瓷和艺术瓷。民国时期,受战乱和现代工业冲击,磁州窑生产规模萎缩,但民间匠人仍坚守传统技艺,为磁州窑文化的传承留下了火种。
磁州窑的艺术特点,总结起来就是具有强烈的民间艺术特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比较接地气。磁州窑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装饰,都不刻意追求华丽,以质朴、自然、豪放的风格见长。
相比于之前在其他博物馆看到的官窑烧制的瓷器,作为民窑的磁州窑烧制的瓷器,会显得有些粗糙、不够精美雅致,但它所体现出来的热烈的世俗之味,依然让人感受到美感。它的美是一种质朴的不过度雕饰的美,是一种溶于生活中的日常之美。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具体的文物,一起感受下磁州窑瓷器的别样之美。
图片 | 小石头
排版 | 刘慧伶
设计 | 尹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