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高品会上的非遗经济:当古老技艺成新潮消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8-28 11:43: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高品会上的非遗经济:当古老技艺成新潮消费)

南方财经记者吴佳霖  广州报道

9月3日至7日,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简称“高品会暨世界湾区论坛”)将以“一会展两地”的形式在横琴和澳门两地举行。本届高品会特设“历久弥新”非遗文化展区,荟萃江西(景德镇陶瓷)、云南(彝族刺绣)、湖南(湘绣技艺、冰碛岩雕刻技艺、岳州扇)、山西(彩灯技艺、乡宁紫砂制作技艺)、苏州(苏州刺绣)等地的非遗代表作,巧妙融合古老技艺与当代潮流,为大家奉上一顿沉浸式的非遗大餐。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入实施以及文化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持续推进,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如今,各地纷纷探索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将古老非遗技艺转变为文化消费新风尚。江西、云南、湖南、山西、苏州等地尤其突出,巧妙地将非遗文化与体验经济的深度融合。

本次高品会现场,“历久弥新”非遗文化展区就突破传统博览模式,通过“展览+体验”双轨并行的方式,为观众提供沉浸式文化场景。观众不仅可近距离观赏非遗作品的精湛工艺,还可通过亲手尝试,深入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脉络与美学理念。这种互动不仅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同,也为非遗传承注入新的社会关注和消费动力。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创新与适应。本次参展的非遗代表作,涵盖手工配饰、纺织刺绣、陶瓷艺术等多类精品,高品会此次推出非遗手工艺体验环节,不仅能够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展示走向参与、从保护走向活化,还有助于非遗项目实现品牌化与产业升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基因,正通过年轻化表达与科技赋能,突破文化壁垒,成为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新货币”。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拥有10万余个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非遗相关企业已近14万家。如何让这些如繁星般璀璨的瑰宝,成为既能传承文化又能“变现”的消费新增长点?高品会或许可以提供一种探索的新路径。

澳门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及中西文化交汇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与政策优势。高品会借助澳门区位优势,将非遗资源置于全球消费市场语境中加以整合和推广,探索出一条“以消费带动传承、以市场激发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