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达89.5%,中伟股份抢占固态电池市场先机)
随着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为其提供稳定、安全、高密度的电池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与传统液态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卓越的安全性能及良好的材料兼容性等优势,而固态电解质作为直接影响电池的功率密度、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材料,被视为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核心。目前,行业主要从硫化物和氧化物两条路线进行研发和突破。
作为新能源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的中伟股份(300919.SZ),在这两条路线上均有布局且已经实现了突破。中伟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自主研发的氧化物固态电解质(LATP)已进入小试阶段,粉体及浆料产品性能表现良好。同时中伟股份也在推进低成本硫化物电解质及其关键原料的技术开发。
从最新披露的2025年中报来看,在新领域开疆拓土的同时,中伟股份在三元前驱体等传统优势项目上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今年上半年,中伟股份实现营业收入为213.23亿元,同比增长6.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3亿元。今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14.76亿元,同比增长13.12%。
在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态势下,中伟股份实现镍、钴、磷、钠四系产品出货量正向增长,产品销售量超18.8万吨,同比增长33.91%,继续保持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领先地位。
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高达89.5%
作为下一代高性能电池技术,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等显著优势,获得市场瞩目。同时,高镍及超高镍材料作为与固态电池适配性极高的原材料,也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伟股份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其持续与头部电池企业合作,开发用于固态电池的高镍前驱体,且这一产品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这标志着公司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验证阶段。
在技术路线适配性方面,中伟股份的高镍前驱体可适配硫化物电解质、氧化物电解质及聚合物电解质等主流固态电池电解质体系。这意味着中伟股份的技术方案能够适配全球范围内主要的固态电池研发方向,为不同技术路径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这种适配性不仅有利于增强中伟股份的技术影响力,也为其未来在固态电池材料市场的竞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Frost & Sullivan的数据,2024年中伟股份在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全球市场份额已达31.7%,而在超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89.5%,显示出中伟股份在高镍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已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中伟股份提到其正在持续优化专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而设计的高镍前驱体,重点实现高密度、快速充放电速率以及高温下优异性能表现。同时,其生产的钴系前驱体产品可满足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对电池稳定且高密度的需求。
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和普及,市场对于中伟股份的发展空间也有了更多期待和想象。
绑定全球头部客户,深度协同构建核心护城河
技术独创性、全链条成本控制能力以及深度客户协同三个因素,共同构建了中伟股份在固态电池材料市场的护城河,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技术独创性方面,中伟股份首创的超高镍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可达230mAh/g,较镍含量60%至80%的三元电(180mAh/g-204mAh/g)分别提升27.8%至12.7%。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提升了电池的性能,还降低了对钴等高价金属的依赖,有利于优化成本结构。
此外,中伟股份曾透露,其推出的“9系单晶正极材料前驱体”和“超小粒径富锂锰基材料前驱体”等产品,均已通过客户认证并实现几十吨级的供货,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的成熟度和市场接受度。
其次,中伟股份通过全链条成本控制,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成本的优化。例如,中伟股份利用富氧侧吹及RKEF双技术路线优势,有效打通前后端冶炼环节,在印尼建立了镍资源冶炼原材料生产基地。通过工艺优化及成本管控等多种手段,公司推动镍资源冶炼成本持续降低,切实提升了产品盈利能力。
与客户深度协同也是中伟股份构建竞争壁垒的重要手段。目前,中伟股份已经与包括特斯拉(TSLA.US)、三星SDI、LG化学、中创新航(03931.HK)、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等国内外一流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2025年半年报显示,在钠系前驱体生产上,中伟股份已与国内某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层状氧化物钠离子材料。
坚持产业生态化战略,抢占千亿固态电池市场先机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升级和技术持续迭代,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节奏逐渐清晰、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技术路线逐步聚焦和应用场景逐渐扩展。产业化层面,2025年—2026年国内中试线密集落地,启动全固态装车验证,2027年全固态电池将实现小批量装车,2028年—2029年有望先在低空经济、机器人等高价值量领域率先放量,2030年进入中高端动力领域规模化应用阶段。市场规模层面,随着2027年工信部固态电池项目结题,国内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进入快速放量阶段,从2024年固态和半固态约7GWh到2030年有望超过65GWh。
该研报援引的EMR测算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约为7.9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2亿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141.1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12.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3.30%,其中中国市场2025—2034年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达到36.8%。
已经在固态电池领域站稳脚跟的中伟股份,未来将依托现有的全产业链生态和全球化产能布局,持续优化技术并绑定头部客户,进一步巩固其在固态电池材料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中伟股份表示,其始终坚定推进产业生态化战略,以材料业务为核心支点,积极向上游镍、锂、磷等资源延伸布局,同步向下游拓展锂电池黑粉回收业务,构建起了从资源端到回收端的全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产业生态体系,确保实现原材料供应链安全可控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产能布局方面,中伟股份已在韩国、印尼、摩洛哥等多地建立起生产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降低运输成本,还能更好地应对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例如在摩洛哥,中伟股份与AL MADA携手合作,依托各自在技术研发、工程制造能力、区域产业优势及资源供应能力,高质量按节点共同推进三元前驱体及其配套原料精炼、磷系材料以及黑粉回收产能项目。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出海已成为主流趋势,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中伟股份有望凭借其在高镍材料和电解质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