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人保中期业绩有8个“新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2025年8月28日,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有限公司(601319.SH/1339.HK,下称“中国人保”)中期业绩发布会在人保大厦举行。
在介绍公司业绩时,中国人保副董事长、总裁赵鹏用了8个“新高”来介绍公司业绩——上半年,集团合并利润为359亿元,创历史新高;集团合并资产达到3895亿元,创历史新高;财产险综合成本率达95.30%,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总投资收益达415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人身险新业务价值为8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此外,随着近两年业绩的增长,中国人保的股价也迎来上涨。中国人保A股、H股股价分别在上半年迎来近6年和上市13年来的最高价,在港交所上市的财险主体部分中国财险迎来了上市22年来的最高价。
8月29日,中国人保A股股价开盘走高,一度涨超6%,截至午盘收于8.93元/股,涨幅2.53%。
人身险业务上升
中国人保的业务主要分财产险和人身险两部分,主要涉及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险三家子公司。
中报显示,人保财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0%,市场份额为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的33.50%,占中国人保总保费的71.11%;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分别实现原保险保费905.13亿元、406.54亿元,分别占中国人保总保费规模的19.9%、8.9%,合计占比28.89%,较去年同期上涨了1.9个百分点。两者保费合计占人身险市场份额的4.70%。
与财产险业务的稳步增长不同,一直在致力于补齐业务短板的人身险业务呈现较快的增长。
作为健康险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之一,人保健康是中国人保业务增长较快的业务板块。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保健康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406.54亿元,同比增长12.20%;实现半年新业务价值38.37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51%,去年同期为34.27亿元;在业务增速方面,健康险保费增速领先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市场18.7个百分点。
人保寿险在近两年也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2025年上半年,人保寿险首年期交保费226.82亿元,同比增长25.60%;实现半年新业务价值49.78亿元,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71.70%。但与其他上市人身险公司相比,人保寿险利润增速放缓,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68.62亿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规模为99.30亿元。
在分红险转型方面,人保寿险的节奏也与市场存在差异。数据显示,报告期内,人保寿险普通型寿险、分红型寿险以及万能型寿险的保费增速分别为70.2%、-60.3%和-3.1%。分渠道来看,个险渠道与银保渠道长险首年保费增速分别为-9.8%以及32.5%。
财险净利润增长超三成背后
作为财险市场的头部公司,人保财险不仅是中国人保业务的主要贡献者,也是集团利润的主要贡献者。
数据显示,这家业务规模占市场份额超三成的头部财险公司在上半年实现了244.55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30%;得益于综合成本的良好控制(综合成本率为94.80%,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人保财险实现承保利润(保险公司通过承保业务所获得的收入与支出的差额)130.15亿元,同比增长44.60%。承保盈利的同时,人保财险实现总投资收益172.60亿元,同比增长26.60%。
人保财险的业务可以分为机动车辆险(下称“车险”)和非车险两部分。
上半年,车险业务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502.76 亿元,同比增长3.50%。数据显示,得益于“报行合一”持续推进和公司严格的费用管控,车险综合费用率为21.10% ,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受此影响,综合成本率达94.20% ,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的下降,直接推动了承保利润的增长,数据显示,上半年,车险业务实现承保利润87.26亿元,同比增长67.70%。
值得注意的是,受新能源汽车占比上升、人伤案量明显增长以及人伤赔偿标准、配件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机动车辆险综合赔付率达73.1% ,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
据中国人保副总裁、人保财险总裁于泽介绍,在境内,公司的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占34.2%,超过燃油车险的市场份额2.7个百分点。而随着新能源车出海的步伐加快,境外新能源车险也给人保财险带来了业务的增长。
于泽称,人保财险按照“聚焦香港、探索亚洲、规划全球”的三步走地区发展策略,于2025年初实现香港新能源车险业务首单落地。今年上半年,该项目已承保香港地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辆超千台,当前赔付率约50%,大幅好于预期,但由于承保台数较少仍需持续监控。6月,人保财险结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布局,选定泰国作为境外业务第二站,成功实现泰国业务首单落地。
于泽称,未来,人保财险将以中国香港、泰国项目经验为支点,深化全球保险合作,继续积极探索其他东南亚国家市场、欧洲、南美洲等主要保险市场落地,预计海外车险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亮点。
对于财产险公司来说,加大非车险业务的发展和提高占比是行业共识,但非车业务特别是责任险业务的发展却一直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以人保财险为例,公司的责任险综合成本率高达103.6%。
于泽表示,非车险业务的长期亏损,主要是脱离了保险大数法则的基本原理。非车业务过度差异化、精细化,并且产品销售过程中通过差异化来降低费率,使得大数法则无法实际应用。车险业务近年来发展较好,就是基于大数法则在标准费率和标准条款基础上应用适度的自主系数。公司积极拥护、支持监管非车险“报行合一”。
于泽透露,自2025年3月开始,金融监管总局就非车险“报行合一”问题征求行业意见。截至目前,相关制度文件已征求行业主体意见四次,具体落地方案在紧锣密鼓地完善,预计最快今年四季度落地。
“在行业将要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的氛围下,上半年,公司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经营效益有明显改善。目前非车险业务综合成本率下降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业务结构性问题,随着‘报行合一’落地,非车险业务将会有明显改善。”于泽表示。
在于泽看来,此次推行非车险“报行合一”的主要目的是规范财产保险公司非车险业务,督促财险公司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有效管控应收保费风险,推进财险行业降本增效,提升内生能力,更好地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非车险“报行合一”监管政策有效落地,也将引导行业回归保险本源,推动行业主体更加理性竞争,也将有效遏制行业违规问题,合理设定费率,降低费用率和应收率,提升非车险行业承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