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南银行2025年上半年业绩承压:营收净利“双降”,不良贷款率微升)
【文/羽扇观金】
作为湖南省唯一的省级法人城商行,湖南银行近日披露的2025年上半年报告显示,其经营状况呈现“规模稳步增长,但盈利能力承压”的复杂局面。尤其引人关注的是,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该行房地产相关贷款不良率高企,资产质量面临严峻考验。
资产总额突破6000亿大关、营收净利“双降”
根据半年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湖南银行资产总额达到6019.4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47%,显示出其在服务地方经济中的资产配置能力持续提升。在资产负债结构上,该行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增至3239.82亿元,吸收存款余额也稳步增长至3686.25亿元,为贷款业务扩张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
与资产规模的增长形成对比的是,湖南银行上半年盈利表现不佳。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6.02亿元,同比下降6.7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9.43亿元,同比下滑2.63%。基本每股收益也从去年同期的0.23元/股降至0.22元/股。
盈利结构分析显示,传统核心业务与投资业务表现稳健,但中间业务和金融资产估值损益的下滑,对整体盈利形成了显著拖累。
具体来看:利息净收入:42.45亿元,同比增长5.53%,主要得益于贷款规模扩大及利息定价机制优化。投资收益:11.46亿元,同比增长8.75%,反映出其在债券、金融工具等投资领域的配置效率有所提升。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为2.7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77%,表明该行中间业务拓展面临挑战。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2024年同期的正4.33亿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负0.68亿元,同比减少5.01亿元,主要受金融市场波动影响,成为拖累盈利的重要因素。
上半年信用减值损失为13.53亿元,同比减少26.85%,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利润压力,反映出该行在资产风险预判与管控方面的努力。
资产质量隐忧:不良贷款率微升,房地产业不良率高达7.66%
截至2025年6月末,湖南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6%,较2024年末微升0.01个百分点。然而,更需警惕的是不良贷款风险的高度集中。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房地产业、建筑业及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合计占总贷款比重高达29.20%,凸显其对房地产行业的敞口较大。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上报监管口径)高达7.66%,远高于整体不良贷款率,成为该行资产质量的“高风险领域”。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整的背景下,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不仅影响自身偿债能力,也波及上下游的建筑业客户,导致相关领域贷款面临较大的劣变压力。
风险抵御能力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为177.11%,较此前微降0.2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其对不良资产的覆盖能力略有减弱,应对潜在资产风险的缓冲空间有所压缩。
在资本管理方面,湖南银行亦面临挑战。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25%、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51%、资本充足率为11.72%,与2024年末相比,上述三项指标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资本充足率的全线下滑表明该行资本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减弱,后续可能需要通过补充资本、优化资产结构等方式提升资本实力。
股权结构稳定,前十大股东持股超75%
尽管面临经营挑战,湖南银行的股权结构呈现“集中且稳定”的特点。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超过75%,其中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均超过20%,显示出核心股东对银行经营方向的强力把控。较低的股份总质押率(8.80%)也表明股东股权稳定性较好,潜在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分析人士指出,湖南银行依托地方政府支持与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具备发展优势,但其在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及资本充足性等方面的风险仍需持续留意。如何有效化解房地产领域的潜在风险,优化盈利结构,并适时补充资本,将是湖南银行未来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