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信证券上半年净利劲增71%:高层人事“换血”引荀玉根入局,投行挑战犹存)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国信证券2025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合并口径实现营业收入110.75亿元,同比上升51.8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67亿元,同比上升71%。其营收排名从去年同期的第十二位跃升至第八位,大幅提升4位,营收同比增加33.18亿元,进步显著。在行业整体回暖中,其净利润行业排名第六,同比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现亮眼。
业绩向好的同时,国信证券管理层也出现变动。同日公告显示,公司副总裁揭冠周辞去职务。揭冠周于2021年4月加入国信证券任副总裁,主要分管自营投资或资产管理业务。他出生于1978年10月,拥有博士学位,为中国国籍、美国永久居留权。曾任美国富国银行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美国美银美林全球银行及资本市场部执行总经理等职。
观察者网注意到,与此同时,原国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荀玉根正式履职国信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荀玉根在策略研究领域声名卓著,2016年至2022年实现7连冠,2022年获评新财富白金分析师。此前他曾任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2025年4月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合并后,被任命为国泰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并于6月正式离职。荀玉根的加盟,被视为国信证券研究能力的重要补强。
人事方面,国信证券内部也同步调整,原投行事业部总裁鲁伟于6月升任副总裁,分管投行业务;原研究所所长杨均明则转任战略发展部负责人。此番人事变动,体现出股东资源协同与内部专业化调整的双重逻辑,旨在强化与大股东华润系的联动,并通过市场化选聘与内部晋升提升业务竞争力。
然而,业绩高歌猛进之际,传统优势板块——投行业务却连续承压。2024年其投行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51亿元同比下滑25.92%;2025年上半年虽达3.73亿元,但同比仍下降8.86%,主要受IPO审核持续收紧及项目撤否率较高影响。这提示投行业务转型与优化刻不容缓。
国信证券前身为1994年6月30日成立的深圳国投证券有限公司。目前拥有国信期货、国信弘盛私募基金、国信资本、国信证券(香港)、国信证券资产管理五家全资子公司,并持有鹏华基金50%股权,业务布局广泛。
展望未来,国信证券能否将政策优势转化为业务增量,持续聚焦核心业务、深化区域布局、推进并购整合,是其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下的关键。在规模扩张与精细化运营间找到平衡,方能巩固并拓展新一轮市场竞争优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