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抽屉协议”掩盖不良?恒丰银行系统性问题频遭重罚

来源:观察者网 媒体 2025-09-04 15:49: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抽屉协议”掩盖不良?恒丰银行系统性问题频遭重罚)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披露的处罚信息显示,恒丰银行重庆分行因违规操作被罚260万元,这一事件再度将该行长期存在的内控薄弱问题推向聚光灯下,也反映出其在经营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挑战。

这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恒丰银行系统罚单金额已超1865万元,暴露出其在合规经营与风险管控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

从重庆分行签署“抽屉协议”隐匿不良资产,到成都、南充分行类似操作屡现,该行在资产分类与内控执行等关键环节的沉疴积弊逐渐浮出水面。尽管2023年曾推动内控数字化并修订数百项制度,但“重规模轻合规”的惯性仍未扭转。

背后是恒丰银行不容乐观的资产质量。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则位列股份制银行倒数第二,风险抵御能力薄弱。部分分支机构不惜通过虚假转让、协议兜底等方式“美化”报表,试图缓解监管与业绩压力。

监管处罚频发暴露系统性问题

从处罚文件来看,恒丰银行重庆分行此次受罚主要涉及掩盖不良贷款、投资管理缺位、贷款审查履职不当等多项违规行为。相关责任人员也受到相应处罚,其中时任公司一部负责人因掩盖不良贷款被警告并罚款5万元。

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截至目前,恒丰银行系统内各分支机构累计收到监管罚单金额达1865万元,较2024年全年水平增幅接近80%。年初,该行因账户管理违规、占压财政资金等8项违法行为被央行处罚1060.68万元;随后上海分行因信贷业务不规范再遭370万元罚款。

值得关注的是,"掩盖不良贷款"这一核心违规行为在恒丰银行体系内呈现出一定的普遍性特征。重庆分行通过签署"抽屉协议"等隐蔽手段,将实际风险资产伪装为正常类别,时间跨度涉及2016年至2023年的多个年度。类似操作此前在该行成都分行、南充分行等机构中也曾出现,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案例聚集效应。

这些违规行为背后折射出恒丰银行在风险识别、资产分类、内控执行等关键环节存在系统性缺陷,尽管该行在2023年推出内控合规数字化平台并修订数百项制度规范,但"重规模轻合规"的经营惯性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资产质量压力下的"美化"冲动

恒丰银行的资产质量改善历程充满波折。2018年该行不良贷款率一度飙升至28.44%的极端水平,经过多轮处置后逐步回落,但截至2024年末的1.49%仍高于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0.27个百分点。

更为关键的是,该行154.4%的拨备覆盖率在12家股份制银行中排名倒数第二,显著低于行业均值61.9个百分点,风险缓冲能力相对薄弱。在此背景下,部分分支机构选择通过虚假转让、协议兜底等方式粉饰资产质量,试图在监管考核中获得更好的评价结果。

财务数据显示,恒丰银行2024年信用减值损失达86.13亿元,同比增长19.5%,对净利润形成显著拖累。该行当期净利润54.54亿元,仅实现5.99%的同比增长,远低于多数同业机构水平。

截至2024年末,该行未分配利润为负274.01亿元,巨额累计亏损对资本补充形成持续制约。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年末的8.92%快速下降至次年一季度的8.56%,资本消耗速度明显超过补充能力。

面对资产质量压力,恒丰银行近期显著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8月19日,该行公告向控股股东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转让54.65亿元不良资产,这一金额已超过其一季度末资本净额的1%。

市场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该行通过各类平台处置的不良资产包数量激增,其中债权总额超1亿元的大额资产包达77个,合计债权总额236亿元;小额资产包数量更是超过290个,整体处置规模创历史新高。

这种密集的资产处置操作虽有助于改善报表质量,但也反映出该行历史包袱沉重,需要通过外部化解方式减轻经营压力。

上市征途屡遭挫折

作为股份制银行中尚未实现公开上市的两家机构之一,恒丰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相对受限。该行上市计划可追溯至2014年,但先后因高管贪腐案件、内部治理混乱等因素多次搁浅。

2019年启动的"三步走"改革方案虽引入中央汇金、大华银行等战略投资者,但效果有限。近年来高管层变动频繁,行长职位曾空缺近三年,直至2025年6月才正式确定新任人选,管理稳定性备受质疑。

在当前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行业环境下,恒丰银行需要在合规建设、资产质量、公司治理等多个维度实现全面提升,方能为最终实现上市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频发的违规事件表明,该行距离这一目标仍有相当距离。

分析人士指出,银行业务的本质是风险管理,任何试图通过技术手段规避监管要求的做法都将面临更大的合规成本。恒丰银行当前的挑战在于如何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建立起与其规模相匹配的风控体系和合规文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