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欧数字治理分歧升级,跨大西洋贸易关系面临新挑战)
【文/羽扇观金工作室】
欧盟高级官员近日就数字监管法规发声,强调其数字立法的"主权性质",这一表态背后是美欧在数字经济治理模式上的深层分歧正逐渐演化为现实的贸易摩擦。
9月1日,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汉娜·维尔库宁通过社交媒体重申,《数字服务法》和《数字市场法》属于欧盟"主权立法"范畴,将持续推进实施。她特别强调,相关法规具备非歧视特征,覆盖所有在欧盟市场运营的数字平台。
维尔库宁同时致函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阐明欧盟数字法规的管辖原则:虽不具备域外法律效力,但企业一旦在欧盟境内提供相关服务,无论其总部所在地,均需接受欧盟监管框架约束。
这一表态直接回应了美国方面的施压。8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警告实施数字监管措施的国家,要求撤销所谓"歧视性政策",否则将面临高额关税和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据知情人士透露,美方甚至考虑对推动《数字市场法案》实施的欧盟官员实施制裁。
特朗普此次发声的核心目标是数字服务税——这一针对搜索引擎、网络广告等数字服务收入的新兴税种。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已相继推出相关政策,税率通常设定在2%-3%区间。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市值前50强互联网企业中,中美两国占据39席,欧洲仅有瑞典Spotify入榜。美国科技巨头在欧洲市场的主导地位使其能够大规模获取数字广告、电商等收入,同时通过爱尔兰等避税地区实现税负最小化。
面对这种"收益在地、纳税异地"的格局,欧盟近年来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相继推出数字治理法规。《数字市场法》将谷歌、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以及字节跳动认定为互联网"守门人",违规企业面临最高达全球营收20%的罚金。
美欧在数字经济治理上的分歧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哲学差异。美国坚持"数据自由流动+最低监管"模式,倾向于通过市场机制而非税收政策调节财富分配;欧盟则采用"数据主权+高标准保护"路径,更依赖监管手段维护市场秩序。
对于奉行"美国优先"政策的特朗普政府而言,欧盟的独立监管举措被视为对美国企业的系统性打压,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优势地位。然而,实际上中国科技企业在欧盟面临的监管约束往往更为严格。
特朗普在美欧"对等关税"谈判关键期突然发声,显然意在为美方争取更多谈判筹码。此前在美加关税谈判中,特朗普曾以终止贸易谈判相威胁,迫使加拿大撤销数字服务税实施计划。
但欧盟与加拿大的情况截然不同。欧盟委员会明确表示,数字服务税并非美欧贸易协定框架内容,属于完全独立的政策议题。分析人士认为,若关税谈判破裂,欧盟很可能通过数字服务税等手段在贸易逆差问题上实施反制。
8月29日,欧盟委员会副主席特雷莎·里韦拉公开呼吁欧盟"勇敢回应"美方威胁,必要时准备放弃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贸易协议以保护科技监管主权。
数字监管争端不仅加剧了美欧在数字经济领域的既有矛盾,还可能为本就进展缓慢的美欧贸易框架协议增添新的变数。该协议在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的立法进程一直面临阻力。
尽管双方立场趋于强硬,但巨大的经济利益纽带和深度的政治关联使得美欧都不太可能选择彻底"摊牌"。在进退博弈中维持微妙平衡,仍将是双方在可预见未来需要面对的现实选择。
这场围绕数字治理权的较量,实质上反映了全球数字经济秩序重构过程中的权力再分配问题,其最终走向将对国际数字治理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