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期分红井喷:央企压舱,制造业扩围

来源:和讯财经 2025-09-04 18:58:1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中期分红井喷:央企压舱,制造业扩围)

文/李悦

随着中报季收官,A股上市公司的中期分红落定。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披露,截至8月31日,818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现金分红方案,较去年同期增加141家。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6497亿元,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31.97%。

纵观近三年,A股中期分红阵营持续扩容:2022年仅102家,2023年增至170家,而2024年猛增至677家。也就是说,今年中期分红家数再创新高。此外,今年的派现总额也比去年的5312亿元提升超22%,再度刷新纪录。

“A股中期分红潮是政策主动引导、企业财务优化和市场偏好转变的三重共振,短期有助于稳定市场、提振信心,长期则需建立‘盈利能力→自由现金流→可持续分红’的正向循环机制。 ”薪火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翟丹指出。

谈及中期分红是否会成为公司的常态化举措,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称,政策推动和投资者需求共同促使中期分红常态化,部分公司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显示分红频次提升已成趋势?。

不过,在现金分红频率上,A股仍然与海外成熟市场存在一些差距。财经评论员郭施亮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一年四次分红可能会成为部分上市公司的常态化操作。

01

一年多次分红成为新风向

在这场创纪录的分红浪潮中,金融、电信、能源等传统高股息行业继续扮演“现金奶牛”角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央企发挥了压舱石作用,贡献71%的分红金额,13家公司分红超百亿。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主动分红意愿持续提升,其中15家分红金额超10亿元。79家公司连续3年中期分红,股东回报意识日益增强,一年多次分红成为新风向。

分红榜顶端,中国移动以高达540.82亿元的派现总额独占鳌头。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以504亿元和486.1亿元紧随其后。农业银行和中国石油分红规模也超过400亿元,分别达到418.2亿元和402.7亿元。

从行业来看,银行业表现尤为突出,国有六大银行延续了中期“大手笔”分红的惯例,拟分红规模合计近2047亿元,占据了总分红金额的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长沙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以及江阴银行等7家上市银行首次公布中期分红。

以苏农银行为例,该行表示,首次制定中期分红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本次利润分配方案结合了公司发展阶段、经营模式、未来发展资金需求等因素,不会对公司每股收益、经营现金流产生重大影响、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

支培元认为,上市公司实施中期分红为投资者提供定期收益,尤其适合依赖分红收入的长期投资者?。此外,持续分红传递公司经营稳健、现金流充裕的信号,提升投资者信任度?。分红政策需平衡资金需求与股东回报,反映公司治理水平提升?。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也加入了中期分红行列。比如,中国中车、长安汽车等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首次宣布中期分红。“这轮中期分红热潮的行业分布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高分红行业,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公司也加入了中期分红的行列,反映了市场整体分红意识的提升。”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表示。

国际注册创新管理师、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则认为,把利润更快装进口袋,比任何路演都更能证明现金流是真的。他表示,分红不会导致估值立刻起飞,但能把“赚假钱”的公司直接踢出赛道,长期估值中枢自然抬升。

谈及中期分红是否会成为公司的常态化举措,支培元称,政策推动和投资者需求共同促使中期分红常态化,部分公司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显示分红频次提升已成趋势?。

“现金流稳定、负债低、治理成熟的那批公司已经悄悄把一年两次分红写进章程,剩下的还在算账,一年一次仍是主流。”卢克林称。

02

三重动力驱动

本轮中期分红的井喷,并非偶然。

袁帅认为,此轮中期分红热潮的主要动力来自多方面。监管政策的推动是重要因素之一。

2024年4月印发的“新国九条”明确,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提高股息率。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

2024年11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鼓励董事会根据公司发展阶段和经营情况,制定并披露中长期分红规划,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合理提高分红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监管层不断强调上市公司要增强投资者回报意识,完善分红政策,这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分红。”袁帅指出。

高分红的背后是上市公司业绩的强劲支撑。据统计,已披露中期分红方案的公司中,超六成公司在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公司自身业绩的提升也为中期分红提供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许多公司具备了更强的分红能力。”袁帅称。

此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起到了推动作用。翟丹认为,近年来,保险、社保等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其对稳定现金流诉求强烈,也在倒逼企业提升分红。

翟丹总结道,A股中期分红潮是政策主动引导、企业财务优化和市场偏好转变的三重共振,短期有助于稳定市场、提振信心,长期则需建立“盈利能力→自由现金流→可持续分红”的正向循环机制。

03

分红频次仍有待提升

日益增强的分红文化对A股市场的投资理念和估值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袁帅认为,在投资理念方面,投资者从过去单纯追求股价上涨转向更加注重公司的现金分红能力,价值投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投资者会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盈利能力和分红政策,而不是盲目跟风炒作。在估值体系方面,分红因素在估值中的权重逐渐增加,高分红、稳定分红的公司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而低分红或不分红公司的估值可能会受到抑制。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市场生态的转变。在袁帅看来,分红、回购等投资者回报举措能够促进A股市场从“重融资”向“投融资并重”的健康生态转变。过去,A股市场过于注重融资功能,上市公司频繁融资而忽视投资者回报。现在,随着分红和回购的增加,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平衡融资和投资者的利益,通过提高投资者回报来增强市场的吸引力和活力。这有助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情况正在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意味着A股市场投资生态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这也是支撑A股市场运行台阶上移的重要因素。”郭施亮称。

不过,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A股在分红频率上仍存在差距。例如,美股公司通常按季度分红,一年发四次,且每年的现金分红金额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参考海外成熟市场的上市公司的做法,A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频率还可以进一步提升。”郭施亮指出。他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一年四次分红可能会成为A股部分上市公司的常态化操作。

fund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安汽车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