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稳中提质 未来可期 北部湾港上半年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近日,北部湾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北部湾港,股票代码:000582)对外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北部湾港实现营业收入35.56亿元,同比增长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达到4.7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73%,这份“两位数增长”的业绩答卷,不仅彰显了北部湾港强劲的发展韧性,更标志着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履愈发坚实。
北部湾港始终锚定“四个一流”的高质量发展方向,随着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向纵深推进,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红利的持续释放,其作为我国面向东盟、连接世界的国际枢纽海港,战略门户作用愈发凸显。
地理位置优势凸显,蓄势多重成长动能
公开信息显示,北部湾港是我国西南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其立足西南,辐射我国中西部区域、衔接亚欧大陆,并面向东盟、连通全球,亮眼的业绩表现是公司深度融入国家战略、持续优化运营的必然结果。
北部湾港作为连接我国与东盟国家的重要枢纽,是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区位优势显著。面向腹地,得益于西南五地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公司的货运需求持续增长。面向国际,北部湾港直接对接东南亚市场。随着RCEP的深入实施,我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货运增量空间与航线拓展机遇。
稳健增长的腹地经济及进出口规模,进一步筑牢了北部湾港业务的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公司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7,446.64万吨,同比增长10.9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75.85万标箱,同比增长10.15%,全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位列全国主要沿海港口前十。
战略枢纽赋能未来,释放协同发展势能
长期以来,北部湾港因国家战略而孕,随时代发展而兴,是广西宝贵的核心战略资源。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门户,北部湾港是广西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也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和国际枢纽海港的主力军,更是广西发展向海经济的重要支撑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通过加大港口航道建设,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和服务能力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实施,均为港口发展形成了持续“赋能”,也为北部湾港打造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提供了坚实支撑。
此外,被誉为“世纪工程”的平陆运河,预计将于2026年底前建成通航。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运河通航后,将连通西江黄金水道和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未来会对我国多个省份的外贸经济和内需货运业务等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并将大力推动沿线地区产业发展,进而为北部湾港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持续加密航线网络,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通江达海、连接全球”的航线网络,是北部湾港提升服务效能的核心支撑。一直以来,公司始终秉持“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理念,持续强化生产管理,优化生产组织,加强沟通协作,不断提升港口生产运营效率与综合服务水平。截至2025年上半年底,北部湾港航线总数达84条,其中外贸52条,内贸32条。
据悉,今年4月,“北部湾港-杰贝阿里港”滚装航线成功首航,这是北部湾港开行的首条滚装航线,同时也是北部湾港与阿联酋迪拜杰贝阿里港之间首条直航航线,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面向中东地区的重要物流新通道,为中阿两国间的经贸往来提供了更快捷、更高效的物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的7月,来自重庆的1271辆长安汽车再次通过这条航线出海,创下了北部湾港滚装汽车单次发运量的最高纪录。具体而言,这条新航线使我国西南地区到中东地区的运输时间缩短了4至10天,运输时效提升了10%至15%,成本则降低8%以上,为内陆车企构建了一条经由北部湾港便捷出海的、优质高效的常态化新通道。
基础设施能级跃升,智慧+绿色双轮驱动
为了更好的匹配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北部湾港的基础设施能级持续提升。目前公司现有及管理沿海生产性泊位91个,年吞吐能力4.51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104万标箱,已实现84个泊位对外开放启用。此外,公司在建泊位11个,其中6个泊位工程进度已达90%以上,而在建泊位陆续投产运营后也将进一步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据了解,北部湾港目前可靠泊10万吨级以上船舶的深水泊位占比达37%,远超全国沿海港口平均水平;此外,公司港口专业化泊位占比已由2021年的33.8%进一步攀升至2025年的37.4%,国际门户港、国际枢纽海港建设不断按下“快进键”。
与此同时,北部湾港坚持创新驱动,加速向“智慧”和“绿色”转型。目前,北部湾港在港口生产中深度融合人工智能、5G网络、无人驾驶、北斗定位、大数据、自动化控制等新技术,以创新为驱动,公司破解了传统码头自动化改造的诸多难题。
具体来看,北部湾港高标准建成全球首个U型堆场装卸工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将海铁联运集装箱中转时间压缩40%,为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贡献“北部湾港模式”;坚持以“小切口”改革为重点,实现北部湾港铁海联运“五个一体化”,综合作业效率提升约30%,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被称为“广西北部湾港铁海联运一体化‘小切口’成功经验”,获评2024年度多式联运优秀服务案例;此外,公司还建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防城港数字化散货中心堆场,有力推动北部湾港生产作业模式由传统向高质量智慧港口转变;而通过打造全国港口行业首个数字化运营管控平台,北部湾港实现港口生产管理过程的可视、可控、协同服务,搭建了覆盖全港的码头智能理货平台、集装箱设备交接单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动智慧港口建设打开新局面。
不仅如此,北部湾港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零碳码头建设,港口生态环境显著改善。2024年防城港码头获评广西沿海首家三星级中国绿色港口,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优先”的发展画卷。
重视投资者回报,实施长期稳定的分红政策
作为广西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北部湾港始终坚持稳健且积极的利润分配政策,始终将股东回报放在重要位置。继2024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后,公司今年拟再次进行中期分红,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1元(含税),派发总额预计1.92亿元,占上半年可供分配利润的40.40%。这一举措在延续公司连续12年派发现金红利良好传统的同时,也充分彰显了公司通过多分红、高分红的方式与股东共享发展成果的实际行动,公司可持续发展价值愈发凸显。
未来,随着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和经营性现金流不断积累,北部湾港将持续保持稳定的分红政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公司成功入选中证500指数样本股,进一步提升了资本市场影响力,长期投资价值愈发凸显。
从业绩高速增长,到平陆运河等超级工程蓄势的增量空间;再从连接东盟的航线网络持续加密,到“智慧+绿色”转型的深度突破,北部湾港正以多重优势所叠加的发展势能,在国家战略的纵深推进中不断刷新成长高度。可以预见,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RCEP、“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红利的持续释放,北部湾港必将在连接我国与世界的航程中,书写更多关于增长、创新与价值的崭新篇章,向着世界一流港口企业集团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