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顶级文旅IP的“空心”危机:曲江文旅五年亏掉17亿,股份沦为资本“废牌”)
在行业从"拼资本"转向"拼内容"的新阶段,曲江文旅能否把握转型本质,将决定其在行业重新洗牌中的最终命运。
作者|三胖
手握王牌旅游资源,梦想复兴西安大唐文化的曲江文旅,如今却在业绩连年亏损、债务高压和监管警示的漩涡中挣扎求生,连司法拍卖的股份都无人愿意接盘。
9月9日晚间,曲江文旅(600706.SH)披露的一则公告暴露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尴尬处境:此前在8月5日拍卖中竞得1200万股公司股票的陕西润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突然放弃了此次竞价结果。
这场原本可能为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股份拍卖,以意想不到的结局收场。
资本临阵退缩,司法拍卖生变数
这笔占总股本4.70%的股份拍卖,合计成交价约为1.15亿元,如今随着买受人的“悔拍”而陷入未知。
截至9月9日,曲江文旅股价报收11.03元,下跌2.04%,总市值28.30亿元,较年内高点下跌超30%。
这场未完成的交易,成为了曲江文旅当前困境的一个缩影:即使手握西安核心旅游资源,却难掩连续三年的亏损和日益加剧的债务压力。
这场股份拍卖源于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司法执行程序。拍卖于2025年8月4日至5日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涉及曲江文旅控股股东曲江旅投持有的1200万股公司股票。
陕西润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最高应价胜出,三部分股权成交价分别为3803.52万元、3771.52万元和3911.52万元。按照相关规定,竞买人须在9月4日前将拍卖余款缴入法院指定账户。
然而就在期限过后不久,买受人却出人意料地放弃了此次竞价结果。这种“悔拍”行为在司法拍卖中并不常见,通常意味着竞拍方经过深入评估后,认为交易不再符合自身利益。
显然,陕西润研的临阵退缩与曲江文旅日益恶化的财务状况和监管风险密切相关。
业绩连续三年滑坡,亏损总额超17亿
曲江文旅的财务表现揭示了一个令人忧虑的长期衰退轨迹。纵观其近五年的业绩数据,公司自2020年起便陷入盈利困境,扣非净利润已连续五年深陷亏损泥潭,累计亏损超17亿元
从2022年至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录得2.49亿元、1.95亿元和1.31亿元的亏损,累计亏损额达5.75亿元。虽然表面上看亏损幅度在逐步收窄,但这种改善更多源于会计处理而非经营实质的好转。
深入分析亏损周期,可见其背后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缺陷。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仅5.32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0.95%,显示主营业务规模正在加速萎缩。
更为严峻的是,公司核心的景区运营管理业务收入在2024年同比下降32.6%的基础上,2025年上半年再度骤减44.85%,表明其传统商业模式正在失效。这种收入端的大幅下滑直接印证了公司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减弱。
细究亏损根源,其特殊的运营模式存在严重缺陷。作为轻资产运营商,曲江文旅既不承担景区开发成本,也不享有门票收入分成,主要依赖政府支付的管理酬金。2025年4月,公司签订补充协议,明确自2024年起不再对大雁塔景区、大唐不夜城景区等核心资源收取管理酬金,这一变化直接切断了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使公司抗风险能力极其脆弱。
业绩虚假繁荣。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388.07万元,虽然同比增长92.58%,但主要得益于收到大额回款冲回应收款项减值准备等非经常性损益。若剔除这些一次性因素,扣非归母净利润实际亏损达7074.02万元,同比仅收窄62.49%。这种依赖非经营性收益维持的"改善"难以持续,反而掩盖了主营业务持续恶化的真相。
从财务健康度来看,公司面临多重挑战。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流动比率仅0.67,货币资金1.03亿元,而有息负债高达9.54亿元,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同时,应收账款余额仍达11.8亿元,虽然政府承诺分期偿还,但资金回收进度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公司财务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使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绩扭转。
监管警示三连击,公司治理存隐患
曲江文旅在监管合规领域的频频"失足",绝非偶然的个案疏漏,而是其公司治理深层痼疾的集中爆发。短短一年多时间内连续三次收到监管警示函,这种罕见的情况指向了一个核心问题:公司治理机制的系统性失效。
第一次警示源于2024年6月的业绩预告"变脸"事件。业绩预告与最终年报数据出现重大偏差,这通常意味着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内控漏洞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投资者获取的决策信息失真。
更为严重的是2024年底的第二次警示,公司延迟披露控股股东所持股份将被司法处置的重大事件。这一行为直接触犯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最核心的及时性原则,暴露出公司治理结构中大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隔离机制失效。当控股股东面临重大风险时,上市公司未能及时履行对中小投资者的告知义务,这不仅是程序疏漏,更是公司治理理念的严重偏差。
2025年的第三次警示则将公司治理问题推至高潮。面对交易所关于年报的问询,公司先后八次申请延期回复,耗时两个多月才最终完成披露。这种极端的拖延战术,折管理层对监管规范和市场透明度的漠视。延期回复问询函表面上是时间管理问题,实质上是公司对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挑战。
屡次被监管警示,可以发现曲江文旅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公司治理问题正在从技术性疏漏向系统性风险演变,问题层级不断升高,后果越发严重。
顶级资源难破盈利困局,商业模式存缺陷
在外界眼中,曲江文旅手握西安最核心的文旅资源,其运营管理的"大唐芙蓉园·大雁塔"5A级景区、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和西安城墙景区等都是年客流量超千万的顶流旅游目的地。然而,这些金字招牌却未能转化为持续的盈利能力,其商业模式缺陷值得深究。
公司采用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存在先天不足。作为管理服务商,曲江文旅既不承担景区前期开发建设成本,也不参与门票收入分成,其主要收入来源局限于政府支付的管理酬金。这种模式虽然降低了公司的资本开支压力,但也将其置于极度被动的地位:收入完全依赖于政府购买服务的预算安排,缺乏自主定价权和业务拓展空间。
2024年公司景区运营管理业务收入6.51亿元,同比下滑32.6%,毛利率下降13.57个百分点至23.73%,这一数据已经显示出业务模式的脆弱性。而2025年4月签订补充协议后,公司不再对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核心景区收取管理酬金,更是直接切断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导致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同比暴跌44.85%至2.68亿元。
文轩文旅了分析师认为,曲江文旅旗下景区约有一半处于不盈利状态,这种状况与其运营成本结构密切相关。虽然不承担固定资产投入,但景区日常运营、维护、营销和人力成本仍然高企,而管理酬金的定价机制未能充分覆盖这些成本,导致项目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曲江文旅未能建立起基于市场化的自我造血能力。在过度依赖政府酬金的模式下,公司缺乏开发二次消费产品、创新体验业态和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的动力与机制。当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这种单一收入结构的脆弱性便暴露无遗,最终导致手握顶级资源却陷入长期亏损的困境。
应收账款堆积如山,债务压力持续加剧
曲江文旅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已成为侵蚀公司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核心问题之一。
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从10.73亿元攀升至14.55亿元,持续维持在高位运行。尽管2024年末这一数字略有回落至11.8亿元,但期末累计计提的坏账准备高达3.6亿元,计提比例达到31%,这些资产的可回收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深入分析应收账款结构,可以发现其高度集中于关联方欠款。其中,曲江新区管委会下属单位的应收账款达9.2亿元,占总额的78%,这些款项主要来自于公司受托运营管理景区业务而尚未收回的管理酬金。这种应收账款的高度集中化,不仅暴露出公司客户结构单一的风险,更反映了其业务模式对政府支付的深度依赖。
虽然公司强调这些欠款方均为政府机构,具备政府信用背书,并已制定了2025年至2029年的分期偿还计划,2025年也已收到首期清偿款2.3亿元,但这种长期挂账的应收账款仍然给公司运营带来沉重负担。一方面,大额资金被占用导致公司运营资金紧张;另一方面,高比例的坏账计提直接侵蚀了当期利润,成为公司连续亏损的重要推手。
更令人担忧的是,应收账款问题与公司债务压力形成了恶性循环。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曲江文旅流动比率仅为0.67,远低于行业健康水平;货币资金仅1.03亿元,而有息负债高达9.54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极大。这种流动性危机迫使公司不得不依赖外部融资来维持运营,进一步推高了财务成本。
应收账款回收的不确定性也给公司未来经营蒙上阴影。虽然政府承诺分期偿还,但五年期的还款安排意味着资金回收周期漫长,期间可能面临政策变动、预算调整等风险。
与此同时,公司仍需持续投入资金用于景区运营维护,这种资金流出与流入的时间错配,使曲江文旅陷入了"有资产但无现金流"的经营困境,债务压力持续加剧。
"拼资本"转向"拼内容",前途挑战重重
曲江文旅的转型困境在全国文旅行业中并非孤例,但其问题的严重性却尤为突出。与峨眉山等成功实现创新转型的景区相比,曲江文旅在商业模式和运营创新上存在一定差距。
2025年上半年,全国62家文旅集团中虽有41家实现盈利,但仍有21家陷入亏损,亏损面超过三分之一。这种行业分化格局表明,在消费升级背景下,传统依赖门票经济和政府补贴的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而曲江文旅正是这一转型困境的典型代表。
将曲江文旅与峨眉山等先进案例对比,其创新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峨眉山景区通过引入外骨骼登山助力机器人、AI畅游宝智慧导览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了游客体验,解决了"购票难、入园慢"等痛点。
同时,峨眉山深度挖掘"峨眉派"文化,通过武术表演、女子功夫团、武术旅拍等多种形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产品。反观曲江文旅,虽然手握大唐芙蓉园、大雁塔等顶级文化IP,却在文化价值转化和体验创新方面明显滞后。
在业态创新和营销推广方面,曲江文旅与行业标杆的差距更为明显。峨眉山通过徒步登山季系列活动,设置打卡点位、登顶TOP榜单等方式,成功激发游客参与热情,相关话题播放量破1.3亿次。
同时积极拓展入境旅游,对境外团队给出优惠,赴海外开展宣传推广。而曲江文旅仍过度依赖传统观光模式,在"文旅+百业"融合、创新营销等方面进展缓慢,未能有效把握新消费趋势。
面对行业洗牌加速的挑战,曲江文旅需要从根本上重构商业模式。公司应当借鉴峨眉山等成功案例的经验,从依赖政府酬金转向市场化运营,深度开发大唐文化IP价值,提升二次消费收入占比。同时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游客体验,拓展新型业态,在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等领域实现突破。更重要的是要改善财务结构,解决应收账款高企和短期债务压力问题。
在行业从"拼资本"转向"拼内容"的新阶段,曲江文旅能否把握转型本质,将决定其在行业重新洗牌中的最终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