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公司新闻 - 正文

伊利乳业 | 三大主营强势“霸榜” 多元化仍处攻坚期

来源:胜马财经 2025-09-11 11:21:2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伊利乳业 | 三大主营强势“霸榜” 多元化仍处攻坚期)

$伊利股份(SH600887)$

突破“乳业天花板”


作者 | 胜马财经 诸城

编辑 | 欧阳文


近日,伊利股份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19.33亿元,同比增长3.37%;扣非净利润70.16亿元,同比大增31.78%,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放眼国内乳业领域,伊利这份成绩可谓相当“炸裂”。报告期内,伊利三大主营业务,液态乳、奶粉及奶制品、冷饮的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乳企龙头地位愈发稳固,与此同时,国际化方面也收获颇丰。自2024年业绩大幅下滑后,短短半年,伊利是否已实现触底反弹?



多项业务回暖,奶粉业务登顶第一


2025年上半年,伊利的基本盘——液体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61.26亿元,较去年同期368.87亿元有所下降。其中原因不难理解。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信心低迷、短期内原奶供需不平衡的影响,乳品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当前液态乳业务,已经成为各大乳企业绩的压力来源。


而且,由于液态乳往往占据大多数乳业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因此对于其业绩影响十分明显。不过,由于伊利的奶粉、冰激凌等业务足够亮眼,一定程度抵消了液态乳的不利因素。


今年上半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而且其市场份额一举超过飞鹤,位居行业第一。2025年,国内奶粉行业仍处于弱复苏与强分化阶段,婴幼儿奶粉龙头飞鹤遭遇业绩“闪崩”,但伊利的婴幼儿奶粉却实现历史性突破。


据了解,上半年,“伊利”婴幼儿奶粉零售额实现双位数增长,公司羊奶粉市场份额达到34.4%,较上年同期提升3.0个百分点。其母婴渠道零售额增长领先行业,零售额市场份额实现新高;电商渠道零售额增速超过30%。



尼尔森与星图第三方零研数据综合显示,报告期内,伊利整体婴幼儿奶粉(含牛奶粉和羊奶粉)零售额市场份额达到18.1%,较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跃居全国零售额市场份额第一。


过去五年,伊利奶粉及奶制品营收占比已从2019年的11%提升至27%,奶粉业务的一路增长,成为伊利能够抵御行业下行的重要利器。伊利表示,“婴幼儿奶粉业务已经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柱,持续为公司创造收入和盈利,其业务的收入占比在今年上半年也再次提升,从几年前战略资源聚焦后,现在业务也取得了高质量回报。”除了奶粉业务之外,伊利冷饮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2.29亿元,同比增长12.39%,同样稳居市场第一。


不难发现,虽然伊利未能扭转液态乳业务持续下滑的趋势,但凭借奶粉业务和冰激凌业务的强势拉升,公司整体业绩已然走出低谷,并迎来结构性复苏的新拐点。


2024年,伊利曾表示,2025年计划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190亿元,利润总额126亿元。随着半年报的发布,目前伊利已完成过半任务。在业绩说明会上,伊利进一步重申:全年净利润率仍将维持在约9%的水平,并努力实现更高盈利。



国际化迎来进展


上半年,乳制品市场压力仍存,35家上市乳企中,过半乳企业绩仍处于下降趋势,伊利多项财务指标实现大幅度领先。一方面,得益于公司产品结构明显改善,例如奶粉、冰激凌业务占总营收比逐渐变大,此外,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奶酪、乳脂业务,以及围绕儿童零食、成人零食、佐餐奶酪等品类也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伊利国际化表现也十分亮眼,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实,早在2013年,伊利就启动了“全球织网计划”,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系统性的资源整合、研发布局和市场拓展,今年上半年,伊利国际化也是动作频繁。


例如,5月,金领冠全面登陆香港市场,与香港最大的健康零售连锁品牌万宁达成战略合作,进入其200余家门店及线上平台;6月,Cremo正式登陆沙特,布局利雅得、吉达、达曼、麦加、麦地那等核心城市,目前销售点已突破3000家,月销量近50万支。此外,在东南亚市场,伊利以冷饮业务为突破口,集团旗下的Cremo品牌、印尼子公司冰淇淋品牌Joyday等在当地市场热销,推动冷饮市场份额提升。



伊利在财报中称,冷饮海外业务深耕本土化发展,持续丰富产品线,印尼和泰国作为公司布局马来群岛与中南半岛的基地市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公司婴幼儿奶粉海外业务在北美、中东、独联体等地持续突破,品牌国际声誉不断提升。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伊利的国际化业务也在同步发展:冷饮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4%,婴幼儿羊奶粉业务营收增长达65.7%。截至目前,伊利在全球拥有81个生产基地,产品销往60余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产能1600余万吨/年。


面对国内市场增速放缓的趋势,广阔的国际市场孕育着新机遇,其中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区的乳制品消费潜力尤为突出,堪称天然的“增长蓝海”,伊利此前的全球化布局,具有极强的战略眼光。



多元化仍有压力


今年上半年,虽然伊利主营业务板块保持良好的业绩水平,但“其他产品”类目,实现营收3.86亿元,同比下滑5.05%。尽管“其他产品”营收对于目前伊利的影响微乎其微,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多元化战略推进过程中仍面临着阶段性压力。



自2018年,伊利多元化战略进入加速阶段:同年尝试矿泉水业务,进军植物蛋白饮料及功能性饮料;2021年成立宠物食品品牌“依宝”。此外,气泡水、碳酸饮料等热门赛道,伊利近些年也均有涉足。


在伊利大力推行的多元化战略中,矿泉水和无糖茶是重要代表。自今年初起,伊利对无糖茶展开一系列升级迭代:产品端新增“抹春绿茶”“清香乌龙”两款新品,产品矩阵拓展至四款;包装端强化“现泡茶”概念,延续茶水分离锁鲜盖工艺;产能端在湖北黄冈投产第二条茶饮生产线。



尽管伊利在新业务领域动作不断,但从财报披露的信息来看,新业务的营收贡献仍处于较低水平。报告期内,公司仅提及水饮业务实现“双位数增长”,未公布具体营收规模;而在银发经济、大健康等被视为未来增长潜力的领域,伊利也没有披露相关业务的营收与利润数据。


对比之下,液态乳、奶粉、冰激凌三大传统业务依旧是公司营收与利润的核心支柱,这意味着伊利当前的业绩增长仍高度依赖传统乳业板块,多元化业务尚未形成有效的增长动能。而全球乳业巨头如雀巢、达能早已完成向综合性食品集团的转型,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对冲单一品类的经营风险,同时借助不同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胜马财经认为,从短期业绩表现来看,伊利凭借传统业务的稳健增长,已呈现出明显的业绩回暖迹象。但从长期发展视角出发,多元化战略的成效将直接决定伊利能否突破“乳业天花板”,实现从“乳业巨头”向“综合性食品集团”的跨越。




END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胜马财经诚意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