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牧场孕育万亿产业 科技赋能黄油蟹量产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原标题:广东海洋牧场孕育万亿产业 科技赋能黄油蟹量产)

大湾区经济网广州讯(编辑 余芳)广东海洋牧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海水产品养殖产量增速连续两年创近十年新高,海水鱼养殖产量占全国总量近50%。通过科技攻关与智能化转型,这片"蓝色粮仓"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剑指2035年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

科技攻关破解产业瓶颈

华南农业大学吴坤团队历经三年攻关,将黄油蟹自然转化率从0.2%-0.3%提升至30%,制定全国首个《黄油蟹质量等级评定规则》团体标准。今年8月,团队在湛江徐闻培育出5只珍贵抱卵蟹,每只可孵化200万颗蟹卵,预计最终产出50万只商品蟹,按市场价测算产值可达4000万元。"我们建立了全球青蟹种质资源库,收集东南亚、澳洲等地优质种源开展杂交育种。"吴坤介绍,通过环境调控与营养优化技术,青蟹养殖周期缩短至4个月,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升20%。

智能养殖引领产业升级

在汕尾海泽欣捷胜现代海洋种业产业园,智能化装备昼夜运转:560平方米研发中心内,基因测序仪与循环水系统协同工作;深海养殖工船上,AI水质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温盐度。该基地年产优质鱼苗1000万尾、标粗苗800万尾,年产值达1.2亿元。"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亩产达6万斤,是传统土塘的30倍,水资源循环利用率达95%。"海大集团负责人表示,通过"陆基育苗+深海养殖"陆海接力模式,养殖周期较传统缩短50%,目前已在粤东建成10个智能化养殖基地。

模式创新激活发展动能

《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总体规划》构建"三带二十区"空间格局,陆基支撑带已布局20个种业创新中心,近海转型带建成5个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产学研协同机制成效显著:南沙华农渔业研究院通过"量化KPI"合作模式,推动12项技术成果转化;"南沙研发+徐闻养殖"的飞地模式,使青蟹成活率提升至85%。政策层面明确,到2035年实现海水养殖总产量620万吨,加工率从当前28%提升至45%。

专家展望万亿产业路径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专家建议,广东需重点突破三大方向:技术上研发抗台风智能网箱、深海养殖工船等装备;产业上发展鱼蛋白提取物、牡蛎肽等精深加工,利润率可达传统养殖的5倍;区域上深化"珠三角研发+粤西养殖+港澳加工"协同。目前,深圳盐田已试点无人机投喂系统,阳江海陵岛建成500MW渔光互补电站,"海洋+新能源"融合项目年增收超2亿元。

从实验室的基因编辑到深海的智能养殖,广东正以"科技+产业+政策"三轮驱动,推动海洋牧场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随着"三带二十区"布局落地,这片蓝色经济带有望成为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大集团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