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泰大米贸易商呼吁政府降低强势泰铢的汇率)
据曼谷邮报9月11日报道,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呼吁政府和泰国央行立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稳定泰铢汇率,旨在保护泰国大米的竞争力以及农民的收入。
该协会主席Charoen 表示,政府和中央银行应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泰铢过度升值。他强调,必须将泰铢调整至更具竞争力的水平,同时确保其稳定性并尽量降低波动性。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泰铢汇率的剧烈波动将损害泰国大米的全球竞争力以及农民的收入。
他表示,今年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上涨了7%以上,而其他主要大米出口国(如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的货币则出现了贬值。这导致泰国与其市场竞争对手之间的汇率差距超过了10个百分点。
主席表示,如果来自泰国、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的出口商都以每吨350美元的价格出售5%的白米,那么他们用当地货币获得的收入将会存在显著差异。
与泰国贸易商相比,竞争对手每吨产品能多赚取1000至1250泰铢。
这种收入差距意味着泰国农民的收入低于他们在海外的同行,原因并非泰国大米的价格更低,而是因为不利的汇率。
随着大米价格上涨导致出口订单减少,他表示这种影响直接波及到了农民,尤其是在主要收获季节临近之际。
如果国外需求持续下降,可能会导致国内大米价格大幅下跌。
Charoen先生表示,泰铢最近在一天内升值了2%,这使得出口商不愿出售产品,而买家则转向竞争对手以获取更有利的汇率。人们对印度计划向市场投放约20吨大米感到担忧,这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供应压力。
根据泰国外贸部的数据,2025年前七个月,泰国出口了430万吨大米,同比减少了25.1%。出口总值为864亿泰铢(约合25.9亿美元),同比下降35.4%。出口量下降的原因被归结为全球大米产量的增加,尤其是印度的大米产量增长。印度已恢复大米出口,预计其大米产量将超过1.5亿吨。与此同时,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主要买家的大米进口需求有所下降。该部门表示,泰铢的波动性和升值给大米出口带来了压力。